阅读,不一定时时觉得快乐;主动阅读,却处处觉得尤为带感。
忙碌完后,阅读之余,有什么方式可以扩大自己的认识面,优化丰富一下平常的读书生活呢?
极佳一个方式是:观看《纪录片》
这种植根于生活厚土,运用真实镜头,捕捉现实情景,切实记录生活的节目,一定能补充你的感官与体验,产生更多读书情感上的波动与共鸣。
大量查阅,了解,观看,感受以后,我精选出以下三部,推荐给各位书友们。
1、《但是还有书籍》
豆瓣评分:9.0+9.4(两季)
播放源:哔哩哔哩
简介:以书为主角,记录当下走马灯一样的阅读时代里关于书籍的形形色色的爱书之人的精彩故事,此外还有编辑、装帧师、绘本作者、旧书收藏家等不同人物类型的故事,展现出这些人有趣纯粹的精神世界,让观众深刻领略到了书本的强大魅力,更让更多⼈回归到关注阅读这件事。
高赞评价:
“这个纪录片很好。
应该怎么说着一种好呢,大概是浮躁的点开视频,焦急的拉过开头,从旁白的第一句开始,沉下了心。看得很认真,看得仔细,看得像是给自己留出了时间去沉淀。
“不才,但年中也算读过不少书。这篇从书籍背后开始的引申,很是抓我。想要去把范晔译的,来回看了三次都没有看完的百年孤独好好看完,还有很多沉寂在一角的书… 这个节目 ,可期。”
这是一部小众纪录片,但却是人间宝藏级别的纪录片!!!
观之,每一帧每一画都让人为之动容。
初次遇见此标题,就被深深的吸引。另外一个令我心动的点,就是我最喜爱的演员胡歌本人亲自参与配音。
为什么叫《但是还有书籍》?
看起来很朴实,却别有深意,发人深省。
在我看来,其含义是:这个时代太快,但是还有书籍能让我们慢下来。
“但是”这个词的转折,是拥有书籍以后我们生活的转折。
正如那句话所说:“它不仅是书写上的转折,更是精神上的反抗。”
坚信每个读书人在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都能深有共鸣,都能获得更加专注且热烈的力量去开始自己的阅读征途。
2、《文学的日常》
豆瓣评分:8.0+8.1(两季)
播放源:优酷
简介:以现实为出发点,以走访,对谈,观察,体验的视角,聚焦当代作家的日常情景,带领观众了解作家的精神世界,体味作家的文学生活。目前总共有两季,作家包括马原,马家辉,麦家,阿来,小白,刘亮程,于坚 ,李修文 ,双雪涛 ,李洱 ,陈彦共11人。
高赞评价:“好节目!回归的不仅是自然,回归的是人本身!安安静静地走一段坡、听一段文,真美气!写得好,写纯净!”
有人说:“它与那些博人眼球的娱乐节目不同,有的只是实实在在的人生态度。”
深以为然。
热爱文学者,得以看到这般戳人心怀的节目,实乃一大幸事。
节奏舒服,身临其境,漫游别样的生活。
生机,苦难,叛逆,遗憾,世道,人性……
总有一种让人为之欢欣鼓舞,也总有一种让人为之热泪盈眶。
3、《书迷》
豆瓣评分:8.5
播放源:哔哩哔哩
简介:在一本书的诞生、书店风景、淘书迷的地图,贩书记这四个主题中,讲述爱书之人不紧不慢的故事。总共四集,分别是书籍出版设计师的故事,独立书店商的故事,追随淘书人的足迹,绘制书迷的秘密寻宝图的故事以及旧书商的故事。
高赞评价:
“纸质书拿在手里永远都有一种踏实的感觉,而且做书签标记也会非常方便。还可以在看完之后,随便翻开的那种再次相遇的奇妙感。
虽然电子书库存大,内容多,但始终没有纸质书的感觉。
所以哪怕没有纸质书卖了,我也会去找人定制吧!所以纸质书不会消失,如果我还活着。”
这是我最近正在观看的一部纪录片,好多镜头都让人泪目。
作为一个正在阅读的读者,这部纪录片激起了我对于纸质书更加强烈的渴望,同时也让我对自己当下看书的方式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一、现在我主要以电子书阅读为主。因为我的书单都在《微信读书》里,而且非常之多。
一方面是因为便捷,随时随地可以拿出来读。
另一方面是手头的书都看完了,电子书恰好给我提供了一个便捷之道,低成本就可以读到各种各样的书,轻松实现阅读所需。
想起一位书友曾对我说:纸质书带来安静,电子书带来熬夜。
这话真的是人间真实,我想我必须得审视和调整好自己的阅读方式。
二、我的书摆放得比较乱,而且书本出现褶皱或者不想要了,就不管不顾了。通过纪录片认识到一本书的诞生有多么的不易,更能体会到书籍背后的温度。
一本书,很轻,但份量却很重,今后要改变自己各种坏习惯,更加珍视手头的每一本书。
以上便是我精选出来的纪录片啦,喜欢的书友记得点赞收藏~
当然也还存在我未曾看过的,诚挚希望书友们留言推荐,讨论。
一起遨游浩瀚书海,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