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169
卷四·经筋第十三
12/13
原文:
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内侧,结于锐骨,上结肘内廉,上入腋,交太阴,挟乳里,结于胸中,循臂(“臂”当为“贲”——译者注),下系于脐。
其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肘网。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筋痛。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
其成伏梁唾血脓者,死不治。
名曰季冬痹也(本句为后文错简,当移至此——译者注)。
原文译文对照:
~~~~~~~~~~
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内侧,结于锐骨,上结肘内廉,上入腋,交太阴,挟乳里,结于胸中,循臂(“臂”当为“贲”——译者注),下系于脐。
手少阴心经气血所灌溉的经筋(韧带、肌腱及筋膜系统),起始于手小指桡侧缘之指甲根角旁的少冲穴处骨骼,联附于小指下方的掌下尖骨——即神门穴处骨骼,沿前臂阴面(手掌面/肘窝面)之尺侧缘上行,联附于肘窝横纹尺侧端头的少海穴处骨骼,上行于大臂,在极泉穴处进入腋下,与手太阴之经筋相交叉,斜向联附于肋骨及胸中网膜,在两乳内部向胸腔内挟行,联附于胸骨内面及胸部网膜系统,与手太阴、手厥阴之经筋,共同联附络结于胃上口贲门,又共同下行,联附络结于脐部。
其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肘网。
该经筋发病的证候有:体腔内部经筋拘急挛缩时,会在心脏下方至肚脐处,出现肿瘤,其造型如同纵向埋伏的一段梁木,有胳膊一般粗细。该经筋自横膈膜下行于脐,又自掌后尖骨联附肘内廉骨骼入腋,故当其发病时,会掣引肘部,使肘部像被罗网束缚住一样,不能舒展。
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筋痛。
该经筋发病时,其所有经过的部位,都会掣引抽筋,引起该经筋疼痛。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
行针治疗时,当采用火针,并配以快进快出的劫刺法,不用迎随手法,次数不拘,以患者感觉病势减弱为准;穴位亦不定,以当下具体痛点为行针取刺点位,这是因为韧带、肌腱及筋膜上,没有孔穴或孔道,病邪入侵后无法上下游移,所以痛点正是病邪入侵所在之处。
其成伏梁唾血脓者,死不治。
如果伏梁型的肿瘤已经成形,又见吐脓唾血,则是无法治疗的必死证候。
名曰季冬痹也(本句为后文错简,当移至此——译者注)。
发作于手少阴心经气血所灌溉的韧带、肌腱及筋膜系统的疾病,既与农历十二月之气相应,又为由风、寒、湿三气所生之痹病,故名“季冬痹”。在针刺深浅及留针时长上,理应按季冬时节所对应的人体阳气深度、痹病所对应的留针时长,进行操作。
~~~~~~~~~~
老黄历择吉,2024.6.18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168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