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一位男同事在为孩子打印资料,女同事见状感慨自家也该买个打印机,因为现在孩子的学习资料实在太多,几乎每天都要打印。男同事也感叹孩子资料繁多,有些根本看不完,却又不得不打。女同事接着倾诉,自家儿子上学不到一个月,压力却极大。前天晚上写了一整晚的字,竟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撕掉,昨天晚上孩子回家后伤心哭泣。一个班级里还有四五个孩子面临同样情况,写字标准不达标就不给通过。孩子的不易让人动容,他们承受的压力似乎比成年人还大。
对此,我认为粗暴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家长可以相互议论,判断其是否正确,若偏离教育初衷,应向老师提出意见。然而,男同事立马驳斥,认为现在家长都想讨好老师,哪敢说老师不是。另一位女同事也表示,老师打电话来时,家长都得放低语气温柔说话,哪敢提意见。我却觉得并非如此,以五十中东校和五十中西校为例,两校教育方式不同,东校的有些家长对老师的极端做法提出质疑,提出合理建议,所以管理相对宽松,利于孩子学习,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成长,有好的人生经历;西校管理严格,孩子过得压抑,虽成绩较好,也为学校赢得了声誉,但学生可能成为答题机器,缺乏社会生存能力。
男同事重复强调家长不敢得罪老师,否则老师可能冷落孩子或让其他学生孤立,孩子就完了。女同事也说,她朋友因为跟老师在教育上发生过一次小不愉快,她的孩子就被老师放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成绩逐渐下降,小学毕业考试倒数第一。我强调孩子若缺乏生活能力、荒废潜能,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父母也有责任。我讲个一个朋友的感受:她生病时,想让女儿做饭、办事,女儿却什么都不会,他气的要死,伤心绝望至极,这才后悔,当初只让孩子专注学习,考好大学,如今追悔莫及。
确实,中国教育目前存在问题,可家长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们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他们心疼孩子承受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又不敢得罪老师,担心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而学校的教育方式也各有不同,严格管理可能提高成绩,但可能压抑孩子;宽松管理又可能让孩子过于自由,影响成绩。在这个复杂的教育环境中,我们需要共同思考,如何找到一个平衡,既能让孩子学到知识,又能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