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Festinger),有一个很出名的法则,即被人们称为“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换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的。
费斯汀格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
卡斯丁早上起床后洗漱时,随手将自己高档手表放在洗漱台边,妻子怕被水淋湿了,就随手拿过去放在餐桌上。儿子起床后到餐桌上拿面包时,不小心将手表碰到地上摔坏了。
卡斯丁疼爱手表,就照儿子的屁股揍了一顿。然后黑着脸骂了妻子一通。妻子不服气,说是怕水把手表打湿。卡斯丁说他的手表是防水的。
于是二人猛烈地斗嘴起来。一气之下卡斯丁早餐也没有吃,直接开车去了公司,快到公司时突然记起忘了拿公文包,又立刻转回家。
可是家中没人,妻子上班去了,儿子上学去了,卡斯丁钥匙留在公文包里,他进不了门,只好打电话向妻子要钥匙。
妻子慌慌张张地往家赶时,撞翻了路边水果摊,摊主拉住她不让她走,要她赔偿,她不得不赔了一笔钱才摆脱。
待门打开拿到公文包后,卡斯丁已迟到了15分钟,挨了上司一顿严厉批评,卡斯丁的心情坏到了极点。下班前又因一件小事,跟同事吵了一架。
妻子也因早退被扣除当月全勤奖,儿子这天参加棒球赛,原本夺冠有望,却因心情不好发挥不佳,第一局就被淘汰了。
在这个事例中,手表摔坏是其中的10%。后面一系列事情就是另外的90%。
都是由于当事人没有很好地掌控那90%,才导致了这一天成为“闹心的一天”。
试想一下,假如卡斯丁并没有因为手表摔碎而心情变差,也不去责备妻子和孩子,那么这一家人这一天也就不会发生这么多不开心的事,结局可能就会是另一番模样。
无独有偶,经济学中还有一个词也非常有趣,叫做——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
举个例子,你产生了一个创业想法,你为此进行了一个月的调研,觉得可行就投入了10万元成本用于完成这个项目。结果你在进行了3个月的时候,发现事情并没有想的那么好,如果继续下去,你可能还要投入更多的成本,但是收入却不会有更多的提升。那么你就会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继续下去,结果就是越来越糟,另一个是果断撤出,及时止损。
但是你前期已经投入了4个月时间和10万元成本,你不甘心就这么放弃,却又不敢继续投入更多的成本。你很痛苦。
在经济学中,这4个月时间还有那10万元成本就是你的沉没成本,也就是无论你是否继续,你这些成本都无法收回来。
所以你的纠结其实毫无意义。
相反,如果你已经明白了沉没成本这件事,那么你就会很容易做出决定,并且能够很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并为此次失败的创业分析原因总结经验,那么你可能很快就会有下一次的成功。
同样,费斯汀格法则亦是如此,仅仅是出发角度不同,一个人从心理学角度,一个是经济学角度。
无论创业还是生活,我们总会有10%的事情无法控制,但是当这10%的事情发生时,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态度,来决定剩下的90%,而这剩下的90%,才是我们人生的智慧。
胸中有丘壑,笔下能生花。我是苏芮辰,一个喜欢思考的文字爱好者,愿得一丝温暖,驱散夜的幽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