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九年,公元204年。
曹操率军攻占邺城。
士兵在屠城,曹丕找到了甄氏。而年已半百的曹操,进城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老友袁绍。此时的袁绍,已经不是活人了,在官渡之战后,被曹操活活气死了。
在袁绍坟前,曹操热泪盈眶。
你可以说曹操是作秀。也是,把人气死,占人地盘,屠人城池,却在人家坟前抹眼泪,有够假的。
但是纵观曹操一生,就会发现他是一个非常矛盾、复杂的人。他可以一边以“围而后降者不赦”来屠城,一边又可以“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来忧国忧民;一边生性多疑痛杀吕伯奢一家,又可以官渡之后“焚书不究”。
所以这一次,我更愿意相信,他是在发自内心地祭奠袁绍。
少年时期,袁绍和曹操便是好友。两人一起在河边扎猛子,一起光着屁股抓鱼,一起叛逆,一起翻围墙到别人家洞房调戏新娘;年纪大一点,俩人共为愤青,曹操直谏宦官误国,袁绍甚至与何进一起共诛宦官;后董卓进京,二人又与关东各郡长官共同反董;董卓死后,曹操依附于袁绍;再到后来,曹操攻陶谦、讨袁术。这时,两人虽是明面上的好友,但也因为理念不同已经渐行渐远了。
当初,曹袁一起发兵讨伐董卓时,袁绍曾问过一个问题,“若事不辑,则方面何以可据(假如,我们的事业失败了,你打算怎么从头再来呢)?”
曹操没有直接回答,反问道,“足下意以为何如(你呢)?”
袁绍说,“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或戎狄之众。南向以征天下,庶可以济乎(我只要占据了河北、挡住了燕、代之地,兼并了那些少数民族。向南争夺天下,应该可以成事儿吧)?”
曹操却回答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我要任贤用能,以道义逐鹿天下,这样,我就所向无敌了)。”
两个少年好友势必要在友谊和势力当中选一个,而两个人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后者。
经过官渡、邺城两战,曹操将少年好友袁绍的基业毫不留情地全部蚕食了。
站在袁绍坟前,曹操有喜有忧,百感交集。喜的是,自己在北方再也没有强敌了;忧的是,自己是踩着好兄弟的尸体成就霸业的。
曹操想问问袁绍,兄弟,你在那边孤单吗?在那边,还有人和你争强斗胜吗?你我二人将来黄泉相见,你会不会找我寻仇啊?
此时此刻,他们一个活着,一个死了;一个站着,一个躺下;一个是人,一个,是鬼。
在坟里躺着的,是和曹操一起长大的朋友,一条战线的战友,更是后来水火不容的敌人。曹操这一刻也许想到,自己,也离死不远了。生前抢夺天下,死后,也只是占地六尺啊!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因为战争的残酷造成的。曹操不由得想起了故乡,也想起了母亲离去后孤独童年陪伴自己的墙根下的蚂蚁。忍不住心中感慨,匆匆写下《却东西门行》,诗的最后是这样的“冉冉老将至,何时反故乡。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或许,这个50岁的老人,是想回家了。可是,他走的是一条不归路,容不得他想回就回,想走就走。
是啊,曹操,零乱的河山还需要你去收拾,你还需要继续战斗。把酒言欢后,收起感情,继续你的霸业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