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说:如果你独自一人,你就彻底属于你自己。如果你和其他人在一起,你只有一半属于自己,甚至不到一半。
这话说的在理,只有经常独处的人,才知道独处的乐趣,才能在独处中成为真正的自己。
独处是与灵魂倾心交谈的时候,独处是身心最为放松,身心交融的时刻。
独处的时候可以做很多事情:看书,写字,写作,追剧,听音乐,煮咖啡,打理花草…
一些看似无用的事情,但正是这些无用的事情,可以让你静下来,愉悦身心,无用而有大用。
独处,是人生的必修课,只有独处的心才能变得坚韧不拔,临危不乱。
独处,是纷乱复杂世界中的一盏明灯。它能够稳定我们的心理,能帮我们理清思绪,回归自我;
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即意味着大量知识及各类信息得以快速传播,我们能够得到更多吸收,同时,也带来了过于碎片化的信息让我们难以消化和分辨;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的自主思维也会受到强烈的引导和影响,所以,适当地独处思考是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自身屏蔽这些复杂信息,理清自己的思维的有效方式。
独处能找寻更多自我认同的力量
独处的意义就在于,我们需要在独处的时候,暂时离开外界,试试我们到底对自我有着怎样的客观认识。
独处,思考情绪真相
据心理学研究,人情绪波动的原因中,85%以上来自于我们周边的人际关系;情绪传递就是如此,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这种暗示的心理影响随时存在。
所以,给自己一个时间独处,是为了感受到自身情绪的变化,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
独处,学会人际距离的划分
当我们深陷人际关系的迷局时,最危险的莫过于我们无法意识到人际距离可能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范围。
例如:人际距离太近的结果就是我们无法懂得拒绝,无法意识到什么才是有效社交和无效社交,这都会造成我们心理能量的浪费。
所以,当我们独处并且暂时放开这些人际关系的时候,我们才能理解,控制自身的选择和重要性。
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在这个讲究效率的社会,做什么事都要与效益挂钩。
有人说,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把读书跟成功结合到一起,是一种极其功利主义的思想。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让你取得多么伟大而卓越的成就,重要的在于,当你的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倍受挫折的时候,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让你安静从容的去面对。
读书如此,信仰亦是如此。
so,独处时多读些书吧。
读书可能不能给你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但是,如果不读书,你不但会变得越来越愚蠢,而且你的人生也仅限于此。
罗曼罗兰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就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还有,行走在这世间难免与人打交道。
人性到底有多复杂?
看到一句话,很是触目惊心:
上帝割开手腕流出血,落到地上变成人。
上帝解开裤子尿了尿,落到地上也成人。
读书,让你有一双慧眼,辨别人性的复杂丑恶;
读书,让你遭遇困境时不至垮掉;
读书,让你有展翅高飞的能力;读书让你知道善良要带些锋芒。
真正的善良不是软弱更不是退让,而是从不去主动伤害别人,不会纠缠不休,懂得适可而止。 为人处世以诚相待,不欺骗,不撒谎。以诚恳善良的心去面对所有的人。
读书给你力量,不要怕,当上帝赐给你荒野时,就意味着,他要你成为高飞的鹰。
独处——读书,修身养性的两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