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其实是来自于一次关于苏格拉底的名言:“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中关于unexamined的词义探讨。这句苏格拉底的名言,从国内能够搜索到的中文资源上看,有代表性的一般就是这两种略有差异的译法:
1、一个未经考验(或检验、磨难)的人生不值得过。
2、混混噩噩的人生不值得过。
其实这句话有两个来源,一是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Apology of Socrates),另一个是色诺芬的《苏格拉底致陪审团的申辩》。这句话在国内出版的中文译本中用了比较精炼的译法:未经查省的人生没有价值。
我想,在1600多年前苏格拉底就已经明白无误地用这句话告诉了芸芸众生。人应当如何活着,是盲目地活还是自觉地活?当然苏格拉底说这话时面对的是即将到来死刑判决,这是我们这些凡人心目中生死大决的语境,是我们这些凡人心目中性命攸关的时刻。是交出生命,还是重新捏在手心?
当然是盲目地活还是自觉地活,也需要核实这种种活法生根的形而上的大地。我对《我的前半生》这种肥皂剧没有兴趣,但对微群里有人引用的贺涵的话“用力活着,而不是惺惺作态”却深以为然。再浅薄的剧情也不乏几句精妙的台词嘛。
当然是盲目地活还是自觉地活,也需要搞清楚自己的无知,要经历内心的验证和分析,才会明白自己究竟真正要的是什么,而不是天天在那里扭捏作态地说什么“这几种人,活得最累,有你吗?”
如果没有认清自己,不管你是盲目地活还是自觉地活,其实都只是黑客帝国中矩阵的一颗棋子,有的只是所谓主观能动性的量的差异,就算有点所谓的智慧,也是罗织在幻觉和谎言中非常低级的假智慧,本质上都是为别人而活。
苏格拉底那个古希腊的时代,普遍认为人是可以具备神性的,但人必须要发现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己才能发现自己肉身上的神性,这也是延续到现在西方的文化观念。苏格拉底说过:“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头脑高超而不介意于世俗的成败,相信自己是为一个神圣的声音所引领,并且深信清明的思想是生活的最重要的条件。”
作家扎特·冉纳在一篇评当代美国诗人布考斯基的文中写到:“切莫按照似乎社会所赏识的那样塑造自己。这不仅是无效的, 而且还会耗费掉你自己努力所需的时间、精力和价值。只有这样奇迹才会发生。”
作为对苏格拉底的响应,2008年多伦多电影节上映了一部影响很大的哲学电影《经过考验和剖析的人生》(Examined Life)。影片的主要内容是八位有影响的当代哲学家在纽约和其它大都市漫步, 讨论他们的思想在现代文化中的实际应用。当然,这部片子没有中文版,甚至中文字幕都没有。
维基百科英文版上关于The Examined Life这个词条是这么说的:这个词条与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一文有关,当然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也只是希腊文原文的一种通常译法。
如何真正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开启潜伏在我们肉身上的神性?我觉得或许需要一个契机,这个契机或是一件事、或是一个人。但愿我们都能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尽早遇到这个契机,才能创造我们自身的奇迹。
经过考验和剖析的人生才值得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