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家慧库学习林院长的《人人都是教育家》课程。收获特别多,林院长讲的家庭教育方法实操性很强,很好用。今天我来总结复盘“身教引领三步教育法”。
第一步:示范
教化行为就用行为教化,行为对行为,视觉对视觉。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就在什么情况下学习。
你想让孩子爱上运动,你得先运动,经常跟孩子讲一讲你运动后的感受,诸如运动产生的多巴胺让你兴奋,大汗淋漓的感觉特别痛快。最好是能够让孩子看到你运动的情景。孩子眼睛看到你在运动,而且发现运动时的你特别开心。这样,孩子的内心是有触动的,他可能会有试一试的冲动。
我来说说最近发生在我家里的一个例子。前段时间,我在努力督促先生和孩子早上起床后叠被子。 我告诉他们“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刚开始的说教根本没有用。事情的转变是从夸奖我先生开始的。
我故意大声对孩子说:“哇塞!儿子,你老爸好棒呀!他已经起床了,而且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干得漂亮!”我这么一说,事实上还没有叠被子的先生赶快起来叠被子。给孩子做了很好的示范。孩子看到爸爸叠了被子,他也乖乖地去做。
行为对行为,要想改变孩子的行为,父母就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示范。
第二步:邀请参与
外界推动不了的,都是因为内在缺少经历或者体验。所以,先补经历和体验,唤醒孩子内在触动。
运动让我们健康,运动让我们心情愉悦。我自己爱运动,我也希望我的孩子也爱上运动,希望他身心健康、情绪良好。
最近我开始带孩子去体育馆跑步。我的这个想法,现在我仔细想想,事实上是来自于脑神经学习方法的启示——先补经历和体验,唤醒孩子内在的触动。
运动场上的人特别多,运动的气氛当然也特别浓厚。身在那个场域,你会自然而然地被感染,也想跑一跑、走一走或者踢两脚球。我们选择跟着一个自发组织的跑团跑步。跑团有50多人,有节奏感很强的音乐萦绕耳边,有领队时不时地鼓励大家,带着大家喊喊口号。速度不快,跑着不累。不知不觉就跑了10圈,大概5公里。
孩子也说感觉很好,相信他说的是真实感受。因为有时候还没到去体育场跑步的日子,孩子就已经满心期待,想着要准备水啊之类的事情。
第三步:自己做
三反一举,同一件事三个不同场景。脑神经回路被强化,印象就会深刻。
运动、看书已经是我的日常习惯,我经常跟孩子说最近妈妈在看哪本哪本书,也会跟他分享其中的内容。晚上8:00~9:00一般孩子在做功课,我在读书。在我的引导下,儿子也加入了班级的一个读书会,每周日读书会的小伙伴们都会一起分享一本书。现在孩子在家没事的时候都会拿起一本书读。
把“言传身教”改为“身教言传”。让孩子直接模仿,先做到,增加孩子的体验参与感。补了经历,为日后的理解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