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有很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之所以将其区分为不同类型,是因为二者发病机制不一样,治疗方法也不大一样。2型糖尿病就是中老年人易患的糖尿病,而1型糖尿病多见于年轻人、少年和儿童。
为什么会叫“糖尿病”这个名字呢?因为得了这种病的患者的尿液含糖量很高,尿液甚至是甜的,而正常人的尿仅有微量的葡萄糖。
尿里面有糖,多数是因为血液里面的葡萄糖太多了,当血液流到肾脏时,多余的糖分会随尿液排出,导致尿糖。
为什么血里面的葡萄糖会增多呢?
这个原因就很复杂了。简单来讲,葡萄糖一般会进入细胞,给细胞提供能量,这一环节必须借助胰岛素来实现。
胰岛素就好像一把钥匙,能打开细胞大门,让葡萄糖进入。当胰岛素(钥匙)缺失或者不好用(不敏感)时,葡萄糖就进不去细胞大门了,成千上万的葡萄糖就会堆积在血液循环里,晃晃悠悠无所事事,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血糖浓度长期居高不下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加剧血管硬化、变性及神经损伤等,最常引起肾脏、视网膜、心脏、神经、皮肤疾病,出现肾功能损害、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严重的会导致肾衰竭、双目失明、截肢等,让人痛不欲生。
1型糖尿病的产生,是因病毒感染等原因损害了胰腺里面的胰岛,胰岛无法合成足够多的胰岛素,造成大量葡萄糖堆积在血液里面。要治疗1型糖尿病,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人为补充胰岛素。自从人类实现了人工合成胰岛素,这类糖尿病患者已然迎来了春天。
糖尿病虽然不能治愈,但是通过适当的药物(胰岛素或者降糖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是完全有可能控制好的,也完全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患者也完全有可能回归社会。
能降低血糖的胰岛素是宝贝,但它也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甚至存在低血糖昏迷、死亡的可能,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要知道,高血糖的死亡风险是以年计算的(极高的血糖除外),而低血糖的死亡风险则是以秒计算的。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发病年龄,患者体型,家族史、遗传背景,医学检查,并发症五个方面:
01发病年龄:1型糖尿病发病年龄会较轻,通常见于青少年,而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多数为中老年;
02患者体型:1型糖尿病患者体型偏瘦,而2型糖尿病患者体型偏胖;
03家族史、遗传背景: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加易遗传,即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会有家族史,但1型糖尿病有家族史的患者较少;
04医学检查: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功能较差,基本无法产生胰岛素,而2型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刚发病时胰岛素分泌功能尚可,甚至有可能水平还较高,但由于出现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作用效率下降而出现高血糖;
05并发症:导致1型糖尿病患者死亡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为糖尿病肾病,而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主要的并发症为心血管疾病。1型糖尿病必须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2型糖尿病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口服降糖药物,或者胰岛素治疗。
无论是1型糖尿病患者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都要积极治疗,平时定期监测血糖情况,控制饮食,改变生活方式,尽量延迟依赖胰岛素治疗的时间。
在使用降糖药物后,注意防止发生低血糖情况,可以备点糖块,饼干等。
不要食用含糖食物,不吃高盐食物,或者咸菜。平时要多加锻炼,多吃蔬菜,谷物,减少糖摄入量,控制饮食量,保持血糖的稳定性。
内容来源参考书目:《生命的反转:急重症科医生手记》李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