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36条军规》读书笔记:
创业的机会成本很高
经常有媒体问我最想给创业者的建议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不要轻易开始创业”。
超过一半的创业者是迷迷糊糊上路的,他们在开始创业之前,其实并不清楚创业是怎么回事,也不清楚创业将给他们的生活和人生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仅仅是凭着满腔的热情以及一个浪漫而美好的想象就开始,从此踏上一个漫长的、充满变数、迷茫、经常感到无助的长征。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公司、适合自己的岗位去打工是正途,也是个人价值发挥的最佳途径。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
人可以分为两类:侠客型和团队型。侠客型的人喜欢单打独斗,适合做艺术、工程师等工作。团队型的人适合在一个团队中工作,其中约1%左右的人是领袖型,9%左右是干部型,适合追随领袖共同领导团队,而90%的人只适合做群众。
领袖型和干部型都适合创业,但是创业的领军人物必须是领袖型的人。
打工成功者创业的成功概率并不高于其他人,甚至更低,因为创业者需要的能力和打工者完全不同,甚至相反。
创业者需要具备四个素质:
(1)事业心,是否把企业当做命根子来做。
(2)眼界和境界,要比别人想得多,比别人看得远,具备一种比别人更高的境界和眼光。
(3)心理素质,是否百折不挠、处变不惊。
(4)学习能力,是否以学习为生活方式,有无及时复盘的习惯。
应届生尤其不适合创业
一个大学生如果连工作都竞争不到却要去创业,这和让一个盲人去骑瞎马何异?应届生去创业绝大多数只能干最低端的职业,是煎饼摊还是送报纸?我没有看不起这些工作的意思,但是我认为如果一毕业就去创业,会直接降低自己的社会交往层次,导致缺失很多经验和知识,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如果可以选择,最理想的职业道路是本科即可,不必读研究生,除非你想做学问。走出校门进入大公司工作两到三年,然后进入小公司或者去创业。
企业选择人才的标准:
(1)悟性,能举一反三分析出事物的本质。
(2)心胸宽广
(3)有大局观
(4)学习能力强,勤于思考,逻辑清楚,善于归纳总结提炼。
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是一系列创新的结果。包括产品创新,价格创新,渠道创新和广告创新。
创业四原则:凡事只能靠自己,万事皆有解且有唯一解,凡是你担心的事一定会发生,享受创业的过程。
人们总是看到成功者光鲜的一面,而忽略了创业过程的艰辛。创业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是全方位的,创业之前,一定要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准备充足,如果靠一腔热血一时冲动去创业,往往碰到困难就退却。而人生的道路有千百条,创业只是其中一条,每个人只要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道。
创业是带着一群未知的人去一个未知的地方干一件未知的事情。
创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你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招人、用人、管理人、开除人,你还必须面对研发、制造、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同时你也躲不开工商、税务、融资……
很多人往往因为有一技之长就想创业,其实专长和创业完全是两码事。对于一个厨师而言,打工是做菜,创业是开餐厅。对于一个程序员而言,打工是写代码,创业是办公司。开餐厅也好,办公司也罢,都远比做菜写代码要复杂很多。所以,不是会做菜就可以开餐馆,不是懂技术就该办高科技公司。
有的人是为创业而生的,他们不满足于朝九晚五的生活,更不满足于20岁就看到60岁的工作,他们宁愿食不果腹也要去选择充满不定性的创业生活。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选个适合自己的职位打工是本分。对于打工者而言公司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公司有前途个人没前途,第二种是公司没前途个人也没前途;第三种是公司没前途个人有前途,第四种是公司有前途个人有前途。第四种公司充满活力,个人能力也可以尽情施展,是最佳的打工选择。
如果你想过很舒服的日子,最好不要创业。在第三种第四种中选择一家公司去打工可以收入稳定,生活体面。
正确的创业方向让你事半功倍
创业时最常犯的一个错误是“会啥做啥”。所谓选对行业,是要选择一个适合你的行业。首先要考虑个人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次要考虑自己的特长。最后还必须考虑用户需求,如果没有用户需求也就没有市场,自然也没有成功的公司。
围绕用户需求创业
什么是需求?用户愿意支付代价的需要就是需求。
不论是做产品还是服务,我们都需要清楚我们的用户是谁。如果只是少数人在少数时候才会需要的,趁早别做,那叫概念不叫产品。如果是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非需要不可的,那是创业机会。越多的人在越多的情况下非用我们的产品不可,就说明需求越大。
你不可能为所有人服务,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放弃一部分用户往往是最经济的选择。
选择创业方向的原则
做企业应该这样来选择方向:第一,市场应该够大。第二,事情本身应该是有意义的。第三,事情应该是有所创新的。
小池塘养不出大鱼
市场规模是决定性的,决定了你最终能够达到的高度。
在一个规模很大的市场中占有一点份额就是一个巨大的销量,而在一个小规模的市场中垄断也没有什么油水。所谓最肥的市场是那些规模大、利润率高的市场,尽可能选择你可以选择的最肥的市场,选定后死磕。
成功是因为把一件事做到了极致,而非做了很多事情。做减法,果断砍掉那些可有可无的鸡肋项目,集中力量于一个点专注地去做,满足了用户一个简单的需求并做到极致,你就成功了。
与其遍地开花,不如退而结网,抓住一个突破点,深深地扎进去做深做透,形成大规模的用户后,再延展到相关领域就轻而易举了。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不要相信哪个项目可以顺手做下来,如果有这个项目一定也没有多大价值;不要相信下属不需要资源的承诺,新增项目之前,一定要准确估计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员工的办事能力,合理分配自己手中的资源,不要因为头脑一热而高估员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