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金字塔原理》第一章

《金字塔原理》是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用了30年以上的经典培训教材,30年前和现在的世界在物质上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的人性是几乎没有发生变化,经典能够延续到今天,就有符合人性的一面。

为什么作者会用金字塔图形来定义,而不是用圆形或者正方形等其它图形来定义?

因为根据人性的特点,金字塔图形原理更能让我们能够接受和理解他人所要表达的信息。

当我们告诉他人读初中时的快乐生活故事时,该怎么表达?表达出来可以让他人清晰的记住?初一、初二、初三、班主任、同学、任课老师等,突然一下子说这么多,自己都感觉无从下手,所以可以列一个金字塔原理图,清晰自然的表达出来。


上图构成了金子塔形状,金字塔顶端就是XX班在整个初中,顶端下面分别为初一年级、初二年级、初三年级,再每个年级下面就是每个年级时的班主任、任课老师、同学,再再往下面是当我们说道班主任就会提到班主任和班主任配偶、小孩;任课老师就会提到各科老师;同学就会提到班长、学霸、学渣等等。

通过金字塔图形描绘出来让大家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XX班在初中时候发生的故事。

金字塔图形最大的优点是充满逻辑性,每一层级别都是互相关联和影响,当提到初一年级,就会想到初二、初三年级;当提到初一年级班主任时,横向发展可以联想到各任课老师、同学,往下延伸可以想到班主任本人、班主任配偶、小孩等。

根据上图金字塔形状,很难联想到隔壁班的同学,是人的惯性思维。要联想到隔壁班某个同学,就只能把金字塔的顶端往上面再进行延伸。


金字塔每一个级别是相互连系并关联,同时还能成为论点起到支撑上一个层面主题,如初一XX班、X1班、X2班就可以起到支撑初一班级,相互关联,并且就很容易想到隔壁班某些情景。

根据上面图形,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1、金字塔结构中,任何一层的观点永远都必须是它们下面成组观点的总结。

2、每组观点都必须具备相同的特性。

3、每组观点永远都必须按照逻辑顺序组成。

每组观点的逻辑顺序通常采用四种方法:

演绎法(主要前提、次要前提、结论)

时序法(第一、第二、第三)

结构法(波斯顿、纽约、华盛顿)

比较法(首要、次要、以此类推)

上面两个图标分别采用了:

1、时序法,初一班级、初二班级、初三班级,这是通过入学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分类。

2、结构法,初一XX班、初一X1班、初一X2班,这是通过一起入学班级名字不同进行结构分类。

回顾总结这章,人性中最能接受和理解的信息类型就是金子塔形状。通过金子塔形状往上延伸或者往下延伸,往上延伸时可以成为论点来支持上层建筑,往下延伸可以成为一个主题,拓展以围绕主题的不同话题或论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班主任治班策略:通过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在班级中的地位 初中班主任张老师 9月14日 上高中的时候,我是一个很...
    汉唐雄风阅读 11,376评论 5 77
  • date: 2016-03-16 14:27 第一次写貌似有点深度的 blog , 有点想到哪写到哪的感觉, 勿怪...
    daydaygo阅读 2,900评论 0 4
  • 如果不努力一下,怎么会知道不可能呢!只是我不清楚,你会不会和我一起并肩!
    shashadeni阅读 423评论 1 0
  • 刚刚和好友谈起金钱的事情,很多人为了钱怎么地怎么地的,我想给大家讲个故事,看看我们古人的金钱观,古人的高风亮节。 ...
    右边的雨阅读 1,165评论 0 0
  • 为了能让小怪兽早日回归山林早早的出门一切按照计划出门登机有条不紊 因为是从零度到零上二十度的迁徙到达后马上进入短打...
    哈哈同学阅读 29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