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去凤凰会想到沈从文的《边城》。想到“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都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的翠翠。
认真看《边城》是去过凤凰许多年后。看惯了外国文学,再看《边城》隽永如水墨画,无异于文字上的饕餮盛宴。
譬如文字里有颜色“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县且教育她。”
文中大笔墨描写河街景致,端午活动、渡船过渡的客人活脱脱勾勒出生动湘西风情。
若有人夜晚唱情歌,想到千般词语亦不会如沈从文轻描淡写却写得极美极入骨子里去。“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对山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
《边城》里的文字美,将翠翠生涩少女心写得惟妙惟肖。写得极妙的还有祖父的心理。
若大老提亲时,祖父干干脆脆告诉媒人,翠翠喜欢二老。怕不会有后面大老淹死的惨事。二老直接明媒正娶了翠翠。多好。
可祖父偏不。祖父舍不得大老好条件,亦拿不定主意二老是否喜欢翠翠,两相较下,便允了去说给翠翠。
这亦怪不得祖父。他亦想在身后为翠翠谋好归宿。偏又了解翠翠心事,狠不下心不成全。于是犹豫矛盾,反误了事。
祖父在大老死后,知道二老和其家人心里隔应,为翠翠拉下脸皮,想着方法子让二老娶了翠翠。
祖父活着只为翠翠。误以为二老不会娶翠翠时绝望至死。
如果翠翠懂事,体谅祖父,嫁了条件好的大老过好生活。亦不会有大老淹死、祖父绝望至死的结局。可那不是翠翠。不是那个“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的翠翠了。
翠翠于祖父的苦心及大老二老的心理变化一无所知。她只心里喜欢二老,像所有她这个年龄的女子。
大老二老兄弟俩同时喜欢上翠翠。若兄弟同室操戈落入了俗套。沈从文在《边城》里却将此种关系处理得极有利于推动故事发展。
大老比不过二老的歌声,主动退出。若如此,倒也皆大欢喜。成全二老与翠翠。偏不。大老被安排成因主动退出,去别处,却淹死在水里。这让与其争的兄弟心中怅然,不坐享其成,反避着从前与兄弟争抢的翠翠。这种心理变化合情合理。于是有了祖父的低三下四,反倒想将翠翠说与二老。
在祖父看来,大老的好归宿没了。二老成了翠翠好归宿唯一指望。祖父所有念想是替翠翠安排好归宿。
所以,当信他人玩笑话,以为二老的好归宿亦成泡影。祖父悔恨未抓住当初大老这个好归宿,如今又错失二老这个好归宿。不堪心理重负,一命归西。
谁也不知翠翠是否等来心上人二老。
可人们都记住了河边渡船纯朴天真的翠翠及那片的湘西风情。
好文学作品就是如此,塑造一个经久不灭的人物形象,立于人们心中。想起湘西,会想到沈从文的《边城》,想到里面纯朴的翠翠。
无戒365极限挑战写作训练第26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