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是一个推崇“女汉子”的时代,女性以其聪慧与努力,在工作和家庭中表现出丝毫不亚于甚至胜于男性的能力,女人常常对着孩子嚷:“你和你爸一样懒!你和你爸一样没用!你和你爸一样暴烈!”女人是情绪的,宣泄完就完了,而这种情绪像魔咒一样催眠着丈夫与孩子。很多强势的女性认为,丈夫没用,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但是却忽视了在家庭中建立真正的父性对孩子的性格影响。
父亲在孩子的身边,在精神层面上,如果孩子对父亲的认同是认为其没本事没力量,那么这会使孩子的理想化形成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理想化坍塌的情况。这样的孩子大多表现为在学业上缺乏动力。如果说这种动力也可以从母亲的坚毅中得到一些,那么敢于挑战的冒险性、创造以及征服的力量性就很难从母亲那里获得。这时候孩子也可能会去其他地方寻求精神上的替代品。
每个人都有优点有缺点,譬如,婚前的女人沉醉于男性的随和优雅,婚后的妻子却发现丈夫赚钱能力的缺失,在不断指责和冲突中,发现丈夫连随和都没有了,于是在感叹命运不佳的同时,加剧指责与冲突,直至离婚或者更大的伤害。又譬如,女人在婚前依恋于男性的强势,婚后却苦恼于丈夫的不讲理与暴烈,在不断冲突之后,全家成员站在母亲一方,孤立父亲,男性在外面遇到一丝温暖,就选择了出轨,让家庭实现真正的父性缺失。当然这并非是指责家庭中的女性,而是举两种极端的情况分析家庭如何导致父性缺失。
(二)
虽然母亲也能提供父性的某些品质,但是远远比不上一位真正的父亲。男性在家庭中,在孩子生命里究竟产生怎样的作用?
一、父亲在婴儿发展的最早期更多地起到间接的作用:给母亲提供支持。如果丈夫对妻子是关爱的、呵护的、照顾的,同时在经济上也能支持家庭,这样母亲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可能会非常的安心和踏实。父亲其实是在帮助营造一个稳定的环境,这种安全感和稳定感也能共情性传递给婴儿。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父亲,母亲可能会焦虑不安的,是分心的,可能会对婴儿早期的养育造成一些消极影响。
二、下一个阶段的任务是婴儿自我与母亲之间边界的分化,即“我与周围不一样”,“我跟我母亲是不一样的人”。这个时候如果父亲在,就可以帮助孩子完成这种自我边界的分化,因为他能给婴儿提供一些区别于母亲的体验,会加速婴儿的这个自我边界分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开始发生在四或五个月,大约到六个月或稍后完成。
现在有很多人对于父亲在养育孩子中的角色和位置的理解有偏误,有父亲甚至母亲也抱有这样的观念,认为父亲的角色可有可无,有母亲照顾孩子就可以了,而父亲只需负责外出工作和赚钱。但实际上父亲从一开始就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至少在孩子6岁之前这个时期内,父亲要不断出现在家庭中,要与孩子进行各种方式的游戏和交流,以供孩子进行幻想。
三、接下来阶段的任务是人格进行丰富性拓宽。在个体我与环境区分开来之后,我们的生命还不是特别有意义,这时候我们人格的丰富性拓展其实有赖于第三个人的存在,第三个人就是父亲。
当父亲真正在关系中出现的时候,我们的人格的丰富性就展开了,因为三人关系才会涉及到竞争、抢夺、友谊、背叛这样的主题。当我们的人格丰富起来之后,我们会发现在世界上生存是一件有意义的、有趣的、令人欣喜的事情,我们才有了真正人类生命意义上的生活。
四、父亲的另一个作用来自他所拥有的父性品质。 我们很多人对童年有着这样的回忆:“当他(父亲)走进来时,我的房间立即洒满了阳光和希望。”这是一种父性的品质。或者说,一个人在碰到困难的时候,母亲的那种包容性可能还不完全足以让他去克服困难,但这时如果父亲在,有一个很坚毅的人跟你说,“这没什么大不了,没什么过不去的坎,我一直在这陪着你,别怕!”这时我们就能突破问题。每个人都需要这种属于父性的品质。如果我们能够跟父亲有这样的联接,我们身上就会出现这样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