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庆嫂在《沙家浜》中一句“人走茶凉”,唱出了人情世故,唱出了物是人非,也一举唱成了经典,再一查居然还是个成语。可见,这个词用得多,很深入人心。
位官权重的,从官位从权力中心出来了,办事儿没以前方便了,找人没以前顺畅了,所以容易感慨“人一走茶就凉”,说到底其实还是骨子里对特权的贪恋,并把此当成是人情淡薄加以渲染,局外人看局内也就格外显得世态炎凉。
普通民众,要么是亲戚往来,要么是朋友交情,亲戚往来,有血脉的关联,打断骨头连着筋,急了报纸上发个声明脱离关系,终究的亲戚关系也还是存在着。朋友交情,谈得来淡如水也还是相见如旧,有说不完的话。这样的关系,大约茶也只是个点缀,凉不凉也无关紧要,也没人会在意。
倒是一般职场中的“人走茶凉”更有说头儿。通常,离开一个单位,按劳动法的要求,至少也得提前一个月打招呼,等各项事情交接清楚时间也差不多了,人也就可以走了,三十天的茶水,没走的时候也已经凉透了吧?所以,不是你走,茶才凉,而是因为时间长了,茶水自然就凉了。
由此看来,茶凉不凉,关键在于时间长短,如果时间长那么无论你是否走,茶都会凉,所以茶凉不凉跟你走不走真没多大关系,所以你不必纠心,走不走在你,茶凉不凉你说了不算。
管,就管自己说了算的。所以,走不走,是主动走还是被动走,可以问问自己,调整好走的节奏,要走,就直接把剩下的茶一饮而尽或是直接泼在地上,别剩下热茶留余念,坦率讲若是留下剩茶,除了变凉还会长茶垢,一点好处也没有,所以还是不剩下为好。
人走,茶凉。一个是人为的动态行为,一个是自然界的正常伦理,因为某些触景伤情,很有意思地给串在了一条绳上,如果老是停在伤怀里,那也是自作多情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走都走了,还在乎那口茶?所以,要紧的应是身心的修为,品铭茶后余香,感怀给后来者留下了自由发挥的好场地,再有可能的情况下,就努力地去找寻下一个喝茶的好地方。
狗尾续貂,在“人走茶凉”后,再找个地方,“换杯好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