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不同人的讲理,有不同的效果,特别是对一些观点已经固化的,几乎没效果,比如有男女对立想法的人,在他们眼中,“冠姓权”是必争权利!
这个姓,源于母系社会,由于当时的子女“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同一个姓是代表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
因为有这个基础在,所以某些人要求孩子必须跟着母亲姓。
又因为社会的发展,父系占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战争当中,父系亲人保护一族的生命财产安全,流血流汗。
因为这个基础在,有些人又要求,孩子必须跟父姓。还说跟父姓,是防止父亲战死,孩子得不到照顾,随父姓才有整个姓的凝聚力和保护力。
先不说到底该随哪方姓,且说说先秦时的姓、氏。
姓,女生,汉字构造已很明显指出和母亲有关。
氏则是同一姓的分支,氏可以区别贵贱。
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简单来讲,不那么严谨的说法吧,比如追溯源头是同一个母姓,但某人因军功得到很高的地位,有专属封地了,那可以用这个封地当“氏”。
而另一个人,一直是最下层的农奴,就不可能有氏。
通过建功立业,拥有了氏的多数是男人,于是“氏”也成男性专属,当时的女子只能称姓。
上古八大姓,妊、姜、姬、妘、嬴、妫、姒、姚都是女字旁,后来分化成那么多现代姓,就是后代姓氏合源。
姓、氏合源后,为了区别各氏族,都以“氏”为传承。
比如“楚、郑、秦、韩、魏、赵、晋”这些以封地为姓的,很明显是以“氏”代姓。
而“司空、司徒”这些是以官职为姓,也是以“氏”代姓了。
说这么多,总结来就一句话,姓氏合一是为了方便统一人口,随父姓是为了继承身份地位。
姓氏的发展是不断随社会环境改变而改变,而现在法定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就是给了公民最大的选择自由。
有些女人怼“法定可以选随父姓,随母姓,那你去问问哪个男人愿意孩子随母姓?”
可这个不是男人同不同意的问题,同不同意,都是各家的私下问题,也就是孩子妈需要有能力说服或逼服孩子爸,再不就是孩子爸够大度、够开明而主动提出。
能不能把姓什么的问题沟通好,是具体的家庭问题,最终谁让谁服了,就随谁姓,只和孩子爸妈有关,和法律本身无关。
而“随母姓”也不是法律不支持,才造成冠姓权不平等,说目前法律维护男权挺荒唐,真正原因是目前的女性身份地位和各方面手段都弱于男性,所以整个社会风俗习惯偏向于随父姓。
与其用生不生孩子来要挟男人让出“冠姓权”,不如多提高女性群体能力,让风俗习惯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