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件趣事
在儿童游乐园看到有趣的一幕:爸爸吼孩子,奶奶吼孩子爸爸。
在围起来的趣味玩沙(人造沙)里,除了各种玩沙工具,还有滑滑梯。
一个八九岁左右的孩子,玩着玩着,一时兴起,就装了一盆沙从滑滑梯上倒下去。
一旁照看妹妹的爸爸看到,顿时怒了,朝他大声吼道,你怎么可以这么做!难道只有你一个人玩吗?这样子别人怎么玩?
爸爸的声音挺大的,不少人朝男孩看去。男孩本来很开心很得意,感觉自己发明了一种新玩法,结果被爸爸这么一吼,顿时难堪起来,灰溜溜地下来,怏怏地到一边挖沙去了。
这时候又一个大嗓门吸引了全场的注意:你干吗这么吼孩子!你就不能好好跟孩子说话吗?你看你弄得他现在都不敢过去玩了。
原来是在场外坐着的孩子奶奶,她看不过儿子吼孙子,就对儿子吼了回去。
吼完儿子,奶奶又对孙子说道,过去玩嘛,没关系,你干吗怕了不敢过去玩了咯,我们不倒沙就好了,还是可以玩的。
男孩看了看爸爸,又看了看奶奶,接着又用眼角的余光扫了一眼围观群众,没动,低下头,继续在原地玩沙,但脸上难掩尴尬。
奶奶见状,满脸心疼,觉得总要做点实际的来安抚一下孙子。于是就拿出保温杯,走到男孩身边,打开盖子,递到男孩的嘴边,说,渴了吧,来,喝口水。然后在一边继续说,可以过去玩的,怕什么咯…
一旁的孩子爸爸和妈妈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02 爸爸的态度
很明显,男孩的爸爸和奶奶都很爱他。
爸爸吼他,是因为想纠正他的不当行为,这本来是件非常值得肯定的事。。
只是爸爸的做法有点简单粗暴了,最后虽然达到了效果(男孩不再从滑滑梯上倒沙了),但同时,大庭广众之下的这一吼,也吼掉了孩子对尝试新事物的勇气,以及内心的小小自尊。
有没有更好的做法呢?当然有,而且很简单:爸爸走近一点,把声音放小声一点。
爸爸可以首先询问孩子为什么这么做?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比如他会说这样更好玩之类的。这时候爸爸不仅不要急着否定他的行为,还可以表扬孩子的新玩法有创意。
接着,爸爸话锋一转,问孩子,是否想过这样会给其他想要玩滑滑梯的孩子造成不便?以此引导孩子自己认识到这种行为是不对的。这比单纯地吼他,说这样不可以,效果一定好得多。
03 奶奶的行为
再来看看奶奶的做法,简直就是亲子教育中反面教材的模板。
奶奶疼孙子没错,但是聪明的老人知道,疼爱不是溺爱,不是在孩子的爸妈教育孩子的时候,仗着自己是长辈,横亘在中间,加以“保护”。
这种“保护”只会害了孩子,让他变得骄横不讲理,让他变得不受欢迎,让他对外面的世界无所适从。
因为在家以外的地方,是讲求规则的,没有人喜欢不讲道理的人,也没有人会对你无条件地包容。
家有这样“强势护孙”的老人,家长一定要注意,不然你用了九牛二虎之力让孩子养成的一个好习惯,可能老人的一句话就会让你前功尽弃。
04 大人态度一致
平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大人的态度最好要达成一致。
为了避免有其他家庭成员“打岔”,最好进行一对一教育:在外的时候,可以单独把孩子拉到一边;在家的时候,则可以把孩子带到卧室。
大人态度一致可以有效地防止以下几种情况的发生:
一、大人之间意见不一,孩子会很困惑,到底该听谁的?
二、如果孩子哭闹的话,有成员不忍心,尤其是长辈,就会说,算了算了,毕竟孩子还太小。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越来越难教育;
三、避免孩子作两面派,即在宠溺一方面面前放肆,在严厉一方面前装作很乖巧。
俗话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孩子的教育任重而道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父母的态度决定孩子的性格和未来。
作为父母,我们理应对孩子温柔,但温柔中要有坚定:要让孩子知道,有些事,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哭没用,闹也没用。
当你温柔且坚定,孩子也就温和且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