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城的第二天,疯狂想念老家的一切。
可能,说不清,是自己想,还是替小家伙想。
打开门就是大街,从早到晚,熙熙攘攘,太有滋味。
抱着他站在门口,他会指着街对面的大伯“爷爷爷爷”不停地叫。会对大街上不认识的适龄人,主动地叫“爷爷”“奶奶”“哥哥”等(怎么做到精准区分的呢,不懂)。会大声叫看不见的“姐姐“来找寻。回老家的一个月,他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极大发展,“爸爸”“妈妈”“奶奶”是回家前会了的,“爷爷”“哥哥”“姐姐”“弟弟”“太太”等称谓似乎一下子就全都会叫了。回来一整天了,娃还在失语中,没机会叫……
在老家看什么呢?看狗子在大街上乱窜,完了朝它们拼命做“来呀来呀”的手势。去邻居家看鸽子抢食,看村里的鸡群斗架、鸭子追逐嬉戏,看街边小水坑里的鹅悠闲地躺着,看田野里大只小只的“咩咩”吃草,看鱼儿在溪里游,看天空中总是有飞鸟出现在电线杆上甚至大胆地到地面找吃的…这任何一样都够小家伙手舞足蹈、欢声尖叫的。对了,我们还看邻居家的石榴、柿子大方地伸出院墙沉甸甸挂在枝头,看田里正肆意长着的玉米、花生、芝麻…
玩什么呢?没那么多的玩具,但所有可以触碰到的也都是玩具。家里卖家电,他就拧洗衣机的旋钮,开冰箱的门,摸电视机的屏幕,摁电风扇的档位;右边和对面卖五金,他就跑去玩人家的锅碗瓢盆,敲来敲去;左边卖种子化肥,他就玩麦种,踩化肥垛,把一袋袋的营养料摆来摆去。还有那卖馒头的,理发的,磨香油的,小家伙也都见识了个遍。喔,我们还可以玩水,坐在溪边的大石头上捡扔小石子,或者坐在水中使劲地手拍脚踢溅起水花。日落后是我们最喜欢的日子,骑着小电驴在街上兜风,去西边十字街头看奶奶们打鼓跳舞,去东边广场上体验各种娱乐活动,好不热闹……
在老家,娃在各种生活场景下还展示了自己的“小可爱”:拿着太姥爷的电瓶车钥匙径直走向电瓶车,小心翼翼地登上车头,拿钥匙往孔里插;光着屁股的时候,邻居说怎么下面光着没穿衣服,连忙将自己上衣往下拉一拉;看到路上穿着裙子去跳舞的奶奶们自己先扭起身子;客户付账好把货物拿走的时候,会指着东西一脸疑惑;让闻邻居家花香的时候,能够闭着眼凑过去用力嗅;只要感兴趣,都会不管不顾闯进任意一家邻居的门,成了受欢迎的那个“爱串门儿”的……
回去的一个月,娃真的长大好多好多。因为那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生动,一切都正在发生,一切都是日常。就像墨墨妈说的那样,小馒头现在应该在大马路上,在田里,在河里,不应该在高楼中的一间屋子里被束缚。但,装满各种玩具的这间屋子就是娃的日常,农村的一切不是。
真怀念那些烟火气,但真正怀念那些的是我,还是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