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北上广深大都市的年轻人无不提及创业或者自己有创业的想法,国家也在提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年轻人接触的基本是网络它区别于传统电视可以精准定位,视频的主动权掌握在美丽新世界的互联网公司,比如BAT优酷等,它们是互联网时代被追捧标榜的样本当然不会错过这样曝光自己的机会。
创业是什么?创业是创办企业,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定义。于是在我看来开个餐厅不叫创业叫经商做生意,有很多家分店了有规范的财物部门、市场、销售、人力等部门基本的公司形式;做微商开淘宝不叫创业,如果注册公司了有公司的形式了的部门叫创业。
现在创业热潮,很多人一个很大的误解是给自己干就是老板就叫创业,给别人干就是打工,哪怕你就是一个光杆司令。
正好昨天考试,复习行为组织学讲到激励: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生存、安全、爱、自尊、自我实现的需求。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满意与工作内容有关,对应马斯洛高层次需求,不满意与工作环境有关,对应马斯洛低层次需求。ERG激励机制:生存,关系,成长。
我们来看8090年代的创业成功和今天创业暂时成功的人把他们对应激励机制分类:
1,年广九傻子瓜子的创业,开始叫做生意,那个年代叫个体户还不被大家看的起。这类人是进不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找不到工作,走头无路爷做个体户,各种失败、痛苦一路路走过来,改革开放大门打开、投机倒把开始赚钱,为解决生存而创业。
2,90年代政府机关、部队、大学下海,关系创业,已经过了初期的草蜢,政商联合是这个时代的特点,房地产建筑行业大发展。关系、自我成长的创业诉求更大,这一波做大做成的人大学毕业的多了起来。部队出来的任正非、王石、柳传志,大学出来的俞敏洪、马云。
我们在看看今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业:为了生存单纯为了钱创业成功的概率越来越低;基本处在中层和高层阶段,基本都解决了生存问题,和资本、金融的结合越来越明显,有好几段的创业经历:打工-创业-再打工,打工-创业-再创业,打工-打工-再创业。
1,马化腾和李彦宏为代表的,生存已不是问题,创业失败了还有饭吃、有能找到好工作的能力。
2,雷军、李开复为代表的,打工职业经理人的路已经走到很好的程度,为了自我成长,即是创业者又是投资人。我觉得这种道路更适合普通大众,这种的风险最小。
创业本身就是小概率事件,今天的创业越来越呈现这种趋势:央视辞职潮,互联网大公司出来的大咖,他们更多的是尝试更多的可能生命的不一样体验,他们承受失败的能力更强、心理素质更高。
而我周围拉我一起创业的基本还是80年代早期的那拨人一样,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创业为了自我证明,今天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已经饱和、这样的做成的概率越来越低,风险最大。现在我尽量远离这样的人,安心把自己的能力锻炼起来。
我们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苦逼呢?自己为自己的几乎不可能失败概率大买单?不想打工而创业这本身就是一种病态,我也得过,如果你有这种心态那你以后招聘的下属你要求他们死心塌地为公司做贡献?
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具体实际去做选择,理性理性再理性。其实今天技术大发展,霍夫曼的ABZ法则或者T字型职业规划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尝试把兴趣养成能力,能力带来收入,超过主业时,可以转型大胆开始了。
盲目创业,非死即伤,轻则合伙人反目、重则妻离子散兄弟反目,过劳死一身病。大多数人提创业,其实是投机想一夜暴富,因为现在社会房价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打工实现太慢,希望创业快速致富,买车买房变成高富帅迎娶白富美,实现财务自由、环游世界的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