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份的前半时光是在学校里度过。圣诞节那天,我由于论文开题报告的事焦虑,华华说去看电影,那时候我总觉得有块石头压在心里,堵得慌,但又一时半会写不出来。心想:与其坐在这干耗着折磨自己,还不如去做些随心的事。于是和华华出去浪了一天,因为心中有事,总感觉玩得不是很尽兴。
半个月前我发了一条关于开题报告的微博,那会室友们都在为论文开题的事发牢骚抱怨,一种心急火燎,天塌下来的样子。我可能总是抱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幻想。事实就是如此,除了生死是大事,其他的都会有迎刃而解的一天。
那天我在微博说说底下附了一句话:元旦之后再来看这个说说的结局吧。一月三日那天大家论文开题都过了。
因此有什么事情解决不了呢?你所谓的眼前的困难,只是把它无限扩大化,它就像一座山挡在你的面前,你总是被它的高大巍峨所震慑,你总是盲目的焦虑,你总是想象自己何时才能翻过去而不愿迈出一步。
你不走怎么知道自己到达不了,你不做怎么知道对错,即使错了,返回来重新选择,总比你待在原地方干着急要强的多。路是越走越开阔,越走越清晰。即使你前进的道路困难重重,但是只要前进,困难总有解决的一天。
有次在西方文学理论的课堂上,老师说过这样的一件事,关于毕业论文被挂的事,说到学生为论文被挂哭哭啼啼,寻死觅活。老师的看法是:“论文被挂,再来一次那也就过了,但是想不通你们为什么就要为这么点区区小事弄得寻死觅活,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困难,你以这样的心态还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当时听了老师的话,我就觉得老师说得轻巧,真正到了那一刻,耗费的是我的时间,我的金钱,但是现在想想,倒也如此。
对于一个大四即将毕业的人来说,就业工作是目前最大的事情。在旁人的眼里我就该很急迫,很着急。但我就是一个很麻木,很混蛋的人,总是别人为我发愁。
就业工作是这个阶段必然面临的事情,必然要解决的问题。既然是必然的,无条件面对的事,那我就按计划一步步来,纵使失败了,查缺补漏重新再来。万事万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有利也有不利的一面,你不可能永远地失败下去。只要你一步一个脚印,肯前进,愿前进,有一个想要克服的心并为之努力,那么还有什么是你克服不了的呢?
去年我大三,一次吃饭遇到学姐,看到学姐,我愚蠢的问了一句:“学姐,你们快要毕业了,你感觉压力大不,焦急吗?”学姐来了句:“压力大,但是着急有什么用呢,到时候面对就好了。”身为大三的我比学姐还焦虑。一次社团招新,和学姐聊到一个学长,“学长大四了,还在博物馆当志愿者,难道他就不实习不找工作吗?”
一次老师布置了新闻采访的作业,我就去采访了这位学长,问到大学四年你拿到手的证都有哪些,令我惊讶的是学长说他除了驾照什么也没拿到。我顿时就可笑地为学长的工作担心。
直到我大四了,退了志愿的工作。有次看到学长发的朋友圈,他一身红马甲坐在陕西广播电台前,对着话筒的那刻,看到他和博物馆的叔叔姐姐一起在其他省份的博物馆里合影的照片时,我知道了:不一定非得专业对口,跟着兴趣走;不一定非得着急就有用。重要的是既然不知道未来如何,就先从身边做起,从你想做的做起,方向总有明了的一天,走着走着路就通了。
最近流行的一个词“佛系”“佛系少女”“佛系青年”“佛系90后”等等。这个词应用到自己的身上还有几分贴切。在我看来,佛系是一种心态,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有时候我们就需要这种“佛系”的心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百态。
现代文写作课老师曾说“人要有百分之七十的入世,百分之三十的出世,要不然很难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平和健康的活下去,要去适时的寻找乐趣”。
中国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说“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所以当你为当你为未知的事焦虑不已时,请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然后付之于行动。
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所说“总之,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于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于动”。
如果你正在为眼前的事焦虑不已,如果你已经焦虑到抑郁的状态,请出去走一走,看看你所在的季节,一个孕育新生命,寄予新希望的春天,或许你会从中沾染春的气息,获得解决问题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