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利牝马之贞”
雄性的兽类称为“牡”,雌性的兽类称为“牝(pin聘)”。“牝马”就是母马。“利牝马之贞”直译就是:“利于对母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句话有一些别扭,为什么公马不行,非母马不可?母猴行不行?理解这句爻辞要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从体例上看它的来历;二是从卦辞内容上看它的寓意。
从体例上说,这句话是从《乾》卦的“利贞”演变而来。“利贞”就是利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利牝马之贞”,加了“牝马之”的限制词。其实《乾》卦的“利贞”也是有限制词的,不过被省略了而已,这个限制词就是龙。《乾》卦“利贞”的含义是利于对龙星宿的变化规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不对?我们知道龙的取象为马,所以龙也就是一匹天马。《坤》卦是《乾》卦的姊妹卦。《乾》卦以天象龙为象,《坤》卦自然也就当与地上的生物马为象,而不能够与猴、鸡、狗等其它动物为象。依古人天施地受的自然观,天马(龙)为牡,地马为牝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这是从体例上看“牝马”一词的来历。
再来从卦辞的内容上看它的寓意。“利牝马之贞”是一句告诫词,是对前面所述“坤,元亨”的道理所发的。“坤,元亨”的大意为“适合人类生存和生活的肥沃土地。是亨通的根本。”后面的告诫词应该是“利于对此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古文应写作“利坤之贞”或如《乾》卦一样直接写作“利贞”。但作者却偏用“牝马”替代“坤”,可见“牝马”与“坤”应该有某种相通之处。追究起来,母马与公马的不同,就在于它具有孕育的功能,有一个让小马的新生命在出生之前得以健康发育的地方。作者正是以母马温暖舒适的子宫来比喻人类的生存环境。这种比喻是非常形象、贴切的。依此,“利牝马之贞”的大意应为:“利于对养育我们的理想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的大意为:“适合人类生存和生活的肥沃土地,是亨通的根本。利于对这个养育我们的理想生长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周易》作者在《乾》卦中讲述了为王者的条件是要得到民众的拥护,而拥护者是要吃钣的,还要吃得好,否则谁会拥护你呢?所以在《乾》卦后接着讲《坤》卦时,讲述如何解决吃饭的问题。对于古代的国家而言,农业是根本。对于农业而言,土地是根本。《坤》卦所讲述的就正是农业的问题、土地的问题、生存环境的问题。
以史为鉴知得失
“攸”:《说文》:“攸,行水也”段玉载注﹕“水之安行为攸。”“凡可安为攸。”“攸”字的本义应是水平静地流动时的状态。注意,这个“攸”字有两层含义:一是内部在运动,塘水不攸,那是死水。二是外表平静,溪水不攸,那是湍流。对于人类来说,这两个条件就是既要能生财,又要和平安宁。穷乡僻壤不行,战乱纷纷也不行。“攸”字在此正是形容一个理想的生存环境。
“往”:去、到(某处)。
因此,“君子有攸往”的字面含义应为“贤明的领袖有一个安居乐业的去处”。
“主”:石文写作“ ”。《说文》:“主,灯中火也。从 ,象形。”《玉篇··部》:“主,家长也。”《正字通··部》:“主,宾之对也。”“主,大夫之臣称其大夫曰主。”《广雅·释诂一》:“主,君也。”“主”字的本义为灯火,后被加火旁的“炷”字取代。夜晚看不见,灯一点燃就明亮了,故“主”字又引申为明亮的意思。与“迷”相对,又引申为国中和家中明事理的人,如主人、君主等义。这里用明亮、明事理、正确的主张等义。以此,“先迷后得主”的大意为:“开始的时候迷惑,后来才明白了。”这句话是针对前一句的“君子有攸往”而言的。伟大的领袖现在有了一个很好的居住环境,但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这么好的。刚开始对生存环境的问题很迷惑,不知道什么样的环境对自己有利,后来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什么样道理呢?“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朋”:“朋”字的本义为串连在一起的贝壳。贝壳是古代的钱币,五个小贝壳连成一串称为一朋。所以,“朋”字实际上是古代大钱的单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百元大钞。同时,因“朋”字所具有的串连、聚集之义,又引申为性格相投而聚集在一起的人和政见相同的组织,称为朋友或朋党等。这里用其本义,即聚集在一起的钱币、财富。
“丧”:失去、丢掉。
“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的字面大意为:“利于在西南方向得到钱财,而在东北方向丧失钱财。”
占卜的人如果遇到这一卦,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行程。譬如大学毕业了,本想到沈阳就业,结果占得这一卦,看来沈阳是不敢去了,只好往西安找出路。其实这一句话是针对前面的话而言的,以预测无关。前一句是“先迷后得主”,先迷后得的是什么东西呢?就是在什么地方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从这句话的行文特点看,作者在此所讲述的应该是周族的“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的一段史实。
周族有过许多次迁移,但史书上记载得最多、在周族人心中最深刻、对周族历史影响最大的却只有两次:一是夏未时,周族的祖先不窋失官,为逃避商族的打击而放弃肥沃的周原,逃往狄族的居住地、贫瘠的山区豳避难。二是古公亶父时,重新迁回周原故里。这两次搬迁对周族的最大改变就是经济实力的兴衰变化。第一次搬迁后,周族放弃了肥沃的泾渭平原,也随之放弃了其所擅长的农业生产,从而使得周族由过去拥有的经济上的旺族地位一落千丈,成了在狄戎民族和商族之间苟延残喘的小族。而第二次搬迁的结果正好相反,使周族在短时间内就恢复了活力。不仅经济上强盛起来,而且军事和政治上也随之强大起来。这正是作者在此所说的“先迷后得主”的含义。而山区豳的地理位置正处于周原的东北向,所以,这里的“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也就是指的这两次搬迁的史实。《坤》卦的主题也就是土地的问题。
“安”:安定、安静。“安贞,吉”的大意为:“对安居乐业的环境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有一个完满的结局。”这句话是对《坤》卦卦辞的总结,是周族十几代人血的教训换来的经验。
《坤》卦卦辞大意为:
“适合人类生存和生活的肥沃土地,是国家得以顺利发展的根本。利于对此养育我们的生成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贤明的领袖现在拥有一个安居乐业的地方,但开始的时候却曾经感到迷惑,后来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西南方向安定的环境和肥沃的周原土地有利于发展经济,而东北方向有争议的贫瘠山区不利于发展经济。对安居乐业的环境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有现在这样完满的结局。”
《坤》卦卦辞可以分为三段或四段来看:一是“坤,元亨。”提出了土地的问题;二是“利牝马之贞。”对受教者提出了要求;三是“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讲述了一段周族过去十几辈人的曲折之路换回的历史经验,以使受教者对此问题更为重视,更为清楚。这一段也可以将“安贞,吉”分出来,视为对《坤》卦整个卦辞的总结。
把握规律,以小见大
初六(姤 ):履霜,坚冰至。
“履”是践、踏的意思。“至”是到、达到的意思。这段爻辞的字面含义为:“践踏到地霜的时候,坚硬的冰冻严寒就要到来了。”
此字面含义是对《坤》卦卦象的表述。我们前面说过,《坤》卦的卦变实质上是象征阴气的生长过程,其中初六爻是阴气形成的开始,也是太阳到达夏至点后开始南归的时候,从此时开始一直到冬至点的半年时间里,气候将逐渐寒冷起来。如果说初六爻爻象《姤》卦卦象“ ”是“履霜”的话,那么上六爻爻象《坤》卦卦象“ ”就是“坚冰至”,这是初六爻辞的字面含义。
与其它爻辞一样,这段爻辞除了其字面含义外,还有其隐寓。该爻辞的隐喻就是提醒受教者要掌握事物的变化规律,要学会从事物的开始就预知其结果,要能以小见大。这层含义需要结合《坤》卦的主题来理解。
《坤》卦的主题就是“坤”字所代表的适宜于人居住和生活的土地问题。《坤》卦的卦爻辞始终围绕土地的重要性在讲述,这个重要性就是一句话:它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同时也是国家政治的命脉。作者怕受教者依然不重视,所以换一个讲话的角度进一步强调其重要性:要从平常的土地问题中看到它对国家命运的整体影响。以此,初六爻爻辞可译为:
“正如践踏到地霜的时候,坚硬的冰冻就要到来一样。我们要从土地这个小问题上看到它对国家命运的影响。”
“初六”爻爻象为《姤》卦卦象“ ”,由《乾》卦“ ”演变而来。“姤”有产生、遭遇等义,《乾》卦纯阳而生阴,正有遇阴之象。作者由此而联想到夏至节后的天气,所以有“履霜”之辞。在《坤》卦的六个变化过程中,初六爻只是开始,最终的结果是上六爻时的严寒,故有“坚冰至”之辞。
我们在学习卦爻辞时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一定要围绕卦的主题去判断卦爻辞的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