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一书中写的相对比较多的是“罚”的一面,“罪”只占了全部章节的两章,而“罚”的描写则占了全书大半,两者的占比虽然极不相同,但互为因果。“罚”不仅仅是主人公人身自由上受到的惩罚,还有拉斯科尔尼科夫内心对自己的道德谴责,这种隐隐约约又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自己有罪的声音比外在的惩罚更让人倍感压力。就像最近的一则疫情新闻,在外潜逃多年的通缉犯东躲西藏数年后,惶惶不可终日而暴瘦四十斤,终于因良心不安而自首落网,警方再见到其人时已经与先前的照片判若两人。由此可见,即使侥幸逃过了一时,在其它方面的代价还是不得不付出的。
如同书中犯了罪后的拉斯科尔尼科夫收到警察局的传票时便一下子惊骇万分,直至后来得知是追交欠款时才放松下来。但当他又在无意中听到警官在讨论昨晚的凶杀案时,刚得到缓和没多久的神经又受到刺激,可谓是疑神疑鬼、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而且还真的引起了警官的注意。拉斯科尔尼科夫因为受惊过度而大病了一场,待病情有所好转后,内心又继续处于更痛苦的不安中。尽管似乎没露出什么马脚,但内心的惶惑不安却是不能做到很好地自欺欺人,除了愧疚、害怕等等的负面情绪,犯了罪后的男主角似乎很难再感受到其它诸如快乐、兴奋的正面情绪了。他怀着这样消极愧疚的情绪和先前自己还看不起的索尼娅相见,经过索尼娅的感召还是选择了投案自首以获得新生。
促使拉斯科尔尼科夫伏罪的另一个因素也在于他本身所呈现出的奇异的双重人格,他的个性矛盾多变,甚至到了可称为是荒谬不堪的地步。他有时傲骨铮铮,是慷慨、善良的人道主义者,有时却又冷酷无情,麻木不仁到仿佛对都一切漠不关心,没有底线,充分体现人性之复杂。假如他只有前者的人格,那拉斯科尔尼科夫应该不至于为了证明自己“不平凡”而冲动到杀人。又假如他只有后者的人格,责很容易成为一个十恶不赦的罪人,即使有罪压身也不会脆弱敏感不安到主动投案自首。偏偏男主角是二者兼而有之,既会因为自己受过教育的眼光而察觉难以解决的社会矛盾,也会因为自身能力过于弱小而对现实心灰意冷。马尔美拉陀夫的悲惨与卑鄙之徒卢仁、斯维德里加伊洛夫的对比让拉斯科尔尼科夫矛盾不已,这种矛盾使得他先犯了罪,也使得他在“实验失败”“理念崩塌”后又不得不寻求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