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本没有那么多感悟,不过是想的多了,感悟也多了起来。就像是鲁迅先生说过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想的多了,想法便不再是空想,而是变成了自己思想的一部分。
记得很久以前,很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是幻想或白日做梦,而是自己构造出的一个精神世界。这世界有悲欢离合,有喜怒哀乐,不是一片平和也不是一场悲剧。
现在想来,那时的自己似乎有些心理疾病,是抑郁又或是因为压力。好在,那只是一个短暂的时期。
其实,我一直认为那时的情况是校园暴力导致的。
当然,我所说的校园暴力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打、被骂。而是精神层面上的校园暴力。
因为先天的影响,我普通话的部分发音很不清楚。可能在方言氛围比较浓郁的省份也不是什么大事情,不过在人均普通话水平都比较高的地方,便显得很刺目。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说话便被别人发现,进而引发别人的“学”。
小时候,同学们的“学”很多都是无意识的,可能会觉得有趣、好玩而去学。而那时的自己似乎也并没有什么感觉。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也在改变。同学们的“学”也不再是无心之举,他们的“学”中伴随着嘲笑、打趣等等,自己似乎变成了别人开玩笑的工具。
“来,说一句XX”似乎变成了很多人嘲讽的口头禅。此时的自己已经不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少年,有了面子,也发现了自己和别人的不同,开始讨厌别人对他的“学”。
那么,让别人“无可学”,便成了避免别人“学”的最好方法。
用看到、听到、想到的一切,在脑海中搭建一个真实的世界。这世界中拥有一切,它并不完满,不是一片平和,只是缺少“学”的声音。
想想看,虽然与白日做梦有些差距,但依旧是一种逃避,一种缩在自己精神世界的手段。
虽然也在时刻告诫自己要洒脱,要不惧流言蜚语,过好自己的生活。不过,一个十几岁的少年郎终究是没那么洒脱吧!
不得不说,能走出来有自己的努力,也有他人的支撑。
当有人给你建立起一个足够大的舞台,让你能够用声音操控一切,而周围人都为你鼓掌、欢呼时,这精神的世界便没有了存在的必要!当声音让所有人折服时,那么那些“学”的声音也不再重要了。
必须承认,走出需要的不仅仅是努力,更有一点运气。
如果没有人为你构筑一个让别人折服的地点,那么如何树立强大的自信呢?
声音、相貌、家庭等等,都可能构成精神的暴力,而最终真正走出来的又有几何?
暴力的殴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好转,但心灵的创伤却没那么容易愈合。就像是曾经的那个真实的精神世界,可能自此永远的留在了心中。
红湮 2013.09
-END-
作者简介:秋枝儿(ruiming11999),用文字记录生活,记录漂泊的日子。个人公众号:沪上漂泊日记(ID:lianjie1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