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又到了大总结的时候,我们每天都会看到牛人,或者身边的人总结说:我今年读了多少本书。
从几本到几十本,上百本的都有,对于读得多的人,我们都会佩服他们的阅读速度,给他们点赞。
并且习惯性地问一句:你是怎么做到的?我阅读速度慢怎么办?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践上包含了三个层次,我们来一一拆解:
首先:阅读速度
问问自己,你读书想要的是什么?只是速度吗?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又能怎么样呢?
你从读书多的人身上,除了读书的数量和速度以外,真正应该关注的是什么?
无论是数量还是速度,都只是数字的多少而已,真正让这些数字有价值的,是读书所带来的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结果,
比如读书提升能力之后,工作上升职加薪,收入增加;家庭、夫妻关系更和谐,人际交往更顺滑;生活变得越来越容易,越来越幸福。
没有这些结果,读书再多,速度再快,又有什么意义呢?
其次:慢
人生在世最急不得的两件事,一是成长,二是成功。
没有人,一出生就会跑,也没有人一出生就成功。
有终身成长思维的人,都知道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但在自己的经验和认知水平没有达到前人的高度之前,就算能站上巨人的肩膀,也是暂时的,而且也未必能看到真正的世界。
就像孩子可以骑在大人的肩膀上看风景,但孩子看到的风景和父母眼里看到的,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
只有自己经历了慢慢长大的过程,才能自主决定自己想看什么,能看什么。
读书就是为了让头脑与身体的成长、成熟慢慢匹配,最终达到前人,甚至超越前人的高度。
接受并尽情享受“慢”的过程,才有站上前人肩膀,与智者同行的资本,才有可能看到“快”的结果。
最后:怎么办
二八定律大家都不陌生,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总有20%的少数人,能够超越剩下80%的多数人。
原因在哪里呢?
就是遇到“怎么办”的问题时,20%的少数人会积极行动,主动解决问题,并且还会想办法帮助身边80%的解决问题,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或高手,问题的终结者。
而这80%的大多数遇到怎么办的问题时,总是习惯了,“等、靠、要”,期待问题可以自动消失,或者有人来帮忙解决。
长此以往,形成拖延,懒惰,找借口的习惯,遇到问题就焦虑、迷茫、甚至恐慌,成为问题的制造者。
在读书中也是如此,阅读速度慢本身不是问题,只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和事实,除了主动去学习正确的方法,然后多读多练之外,没有任何捷径。
如果只停留在“怎么办”这个问题上,则注定永远无解。
因此,我们不妨从后往前,逐个击破,这个问题自然就能迎刃而解了,具体操作只需简单三步:
第一步,开始行动,拿起书先读起来;
第二步,在慢的过程中,用心沉淀和积累,建立底层知识体系,打好坚实的基础,为爆发做好全面的准备。
第三步,用看得见的标准,记录积累的过程,并进行阶段性的评估和对照,用一个个结果来验证读书后的成果,让读书成长看得见,可衡量,有结果。
正如我们的60分钟高效阅读法所教的,只要你进入训练营,跟大家一起读起来,就超过了身边的大多数。
一开始做不到60分钟很正常,只有接受这个事实,抱着空杯心态,愿意按照模版认真练习,参加头脑风暴,不断刷新认知,一步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不经意间阅读速度就会越来越快了。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训练过程中,你的每一步成长和进步都有大家的共同监督和见证,你的输出和分享都能被大家看到,并收到点评和反馈。
读书不再只是你个人的事情,而是一群人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以结果为导向时,你还会纠结“阅读速度慢”这个问题吗?
用猫叔的话说:
你不可能一直慢下去,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掌握的词汇越来越多,你的知识储备越来越丰富,你的信息处理能力越来越强,你的阅读速度自然就会越来越快。
前提是:停止“怎么办”的问题,从第一本书开始读起来,不管有多慢都不要轻易停下来,重视每次阅读带给自己的实际改变,而不是简单的数字你能做到吗?
我知道一个人很难,如果你不够自律,还是选择加入读书社群,抱团成长吧,一群人一起读书打卡,就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