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很容易陷入一种自我麻痹,那便是等待。等自己长大,等自己羽翼丰满,等机会来临,等一切柳暗花明,等成功水到渠成。
但实际上,这些东西从来就是等不来的。总是把自己想要得到却又不愿意付出努力争取的东西推给了等待,就像是那终成蹉跎岁月的时光,我生待明日,明日何其多。
其实等待倒也是种人之常情,是人性的体现。因为任何人天生就是规避风险的,也是趋利避害的,因此总会觉得现在去行动,或许时机还不够成熟,或许自己能力还不够胜任,又或许将来还会有更好的机会。于是怀着期望憧憬着未来,于是时间就这样子磨碎了,一点一点流逝到了所谓的将来,才会恍然发现,原本料想会成熟的时机,原本计划会增强的能力,原本期待会出现的更好的机会,一个也没有降临,但时间已经不等人了,挑战迫在眉睫,即使毫无防备,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容易想到,这最终的结果肯定是不如人意的。
我们总觉得等待是种不失稳重的做法,但实际上要做成任何一件事,靠的都是争取,而非等待。这个世界并不会对任何人有所垂青,也不会专门留好机会给某个人。也许明天确实是更加美好的一天,但如果只是静静地等待来临,那么它必将在到来之前被别人抢去。一心等待的东西恐怕永远也不会来,就像戈多,谁又真的见过他?所以,当自己心里还有所追求的时候,切莫用等待消磨掉自己的热情,相反,去争取,全力争取。我一直觉得机会终究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尽管在我们这个“二代”林立的时代,机会的分配已经很不平衡,但是,如果连充分的准备都没有,又拿什么去和那些条件优裕也足够努力的人竞争?
大学是一个庞杂繁复的生态圈,尽管都是一样的人,但是各自的生存状态却是千差万别,有些人一直活得很辛苦,而有些人却始终在享受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许是发展目标的不同,但也不可否认的是,大家在“等待”与“争取”的抉择上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很多人都觉得,大学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可以无所追求,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然后等到大学毕业,一切都会水到渠成,柳暗花明。就像大一进来,觉得自己还“不懂事”,觉得目前最重要的事就是适应大学生活、体验大学生活,也不为自己树立将来的目标,便又悄然进入了大二,这个阶段算是搞了点学习,也参加了些活动,因为这些东西都已经摆在了眼前,该是做些事的时候了,至于有多少成果,这跟自己的争取程度密切相关。终于到了大三,这是一个抉择期,因为这一年过后,找工作的会去找工作,读研的会准备保研或者考研,出国的便会筹备出国事宜,或者还有其他的发展方向,但总之都必须为自己选择一条道路。而这也恰好是很多同学都纠结忧虑的时期,因为他们之前并未确立一个太明确的目标,或者虽然确立的目标,却一直没有为之付出努力或进行准备;就比如原本打算毕业后找工作的,但是又想到自己成绩一般、鲜有获奖、缺乏实践,目测也不好找工作,于是心里深叹一口气,算了!还是考研吧!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也不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否会有一点半点的悔意?如果重来一遍是否还会选择等待一切降临,而不是去主动地争取?
需要做好心里准备,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是真的容易的,或者,真正容易的事压根就轮不到你来做。那些成功人士撰写的传记,只会告诉我们他们用何等的英明决策让自己一步一步走向人生巅峰,却很少告诉我们在他们成功之前,经历了多少痛苦的失败,又犯下了多少愚蠢的错误,以及那些不为人知但对他们成功至关重要的条件,往往都是只字不提。我们的主观意识里都会将成功视作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这是个时间问题,需要等待。但最后真正成功的只是极少数的人,而这极少数的成功者还会竭力宣扬他们的成功经历,好让我们相信,自己将来也能一样的成功。浮华之下,最重要的品质被淡忘了,成功确实需要时间的打磨,但没有竭尽全力的争取,那只会是毫无意义的等待,和终将来临的破灭。
所以,不要选择等待,任何时候都不要。现在大三,也许对于我的同龄人,甚至更长一级的人来讲,现在说这种话已经有些完了。但好在人生还长,我们依旧有数不完的明天,但别等着它来,而是去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