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那天,孩子大姑给我老公发信息说:哥,我们今天去咱家,能去吗?
老公说:你问咱妈吧,我不懂。
我们这过年,嫁出去的女儿都要在婆家吃年夜饭,过除夕和大年初一的,初二才是正儿八经的该串娘家。
婆婆是个特别传统,也比较封建迷信的人,烧香磕头,信卦,规矩又多。
孩子小姑家跟我婆婆家是一条街的,相距不过几百米,几乎每天“串娘家”。大年三十也不例外,婆婆说:你是成了家的人,大年三十就该在你婆家过,不能来我们家,你就是来了也不能吃我们家的饭,没规矩,不好!
我初二去串娘家,想住上一两天,婆婆也会说,大年下,住别人家不好,还是回来吧。
她的这些“规矩”都是“铁律”,是不能违反的。
然而这次,大闺女一家,大年三十和初一就住在娘家,我婆婆虽然一边骂着不守规矩,一边却让闺女住下来。
她的规矩一点用也不管了。
说实话,我本对这些没计较,只是时间久了难免会潜移默化地被婆婆的观点影响,尤其是在她不能一视同仁时,就更排斥婆婆的所做所说。
同样是儿媳的角色,那些规矩在自己女儿这个“别人家的儿媳”身上却不管用,哦,敢情是专门给我立的,所以越发的反感。
排斥的第二点,是因为太多人住在一起,真的不方便。
今天二女儿全家也回来了,也住下来了,我们要是回自己的小家了,现在的房间估计马上就会被“占领”。
三家五个孩子,一会儿就打在一起了,对人家的孩子,稍微不和颜悦色,就会落下“想撵人家走”的嫌疑。装的累。
其实,婆婆“男尊女卑”的思想还是很重的,也很强势,固执,她认准的事情,一百头牛也休想拉过来。但她又是个要面子的人,所以也会为了大局而委屈自己。
在对待女儿儿子这件事上,她始终坚信,儿子才是根,老了还得指望儿子儿媳;女儿是泼出去的水,是别人家的人,得管人家的长辈(公婆)。
这些“道理”,她每天在我耳边念叨。同时也会经常跟我说一些邻居家的婆媳矛盾,我都不在意。可后来我发现一些不可思议的“巧合之事”。
我给我妈钱时,她会说邻居家的媳妇偷偷接济娘家,街坊邻居都笑话她,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各自是一家人,光靠闺女接济算啥事,外人会耻笑……
我给我妈买衣服时,她会说,俩闺女说要给我买啥啥衣服,我说不要,我也没帮你们带孩子,都是你们的婆婆带,你们要懂得感恩,该给婆婆买……
这样的巧合多了,我忽然明白了:婆婆其实是在教育我!亏我一直傻傻的直来直去。
仔细想想,她无非是两个目的:一是,他们老了,只能我们做儿子儿媳的赡养。女儿是别家人,得赡养人家公婆。二是,我的父母老了,是我弟弟的责任,不能麻烦我这个女儿和女婿(她儿子)。
想到这,给我气的,有必要这样吗?
说实话,刚结婚时,我对待公婆比对自己的父母还要上心,衣服鞋子每季都有,日常零用也会顺便捎带,对两个妹妹也是当作亲妹妹的去对待。
我是真心想做一个好儿媳,好好融入这个家庭,因为我坚信,以真心才能换真心,可是最终发现自己还是局外人。
这样不愉快的事多了,本就不浓的感情也越来越淡,彼此之间也不再像刚开始时的亲密无间。
每年过年,几个小家庭挤在一起,各种矛盾远比想象中的亲昵要多,只不过碍于面子大家都心照不宣。
还是喜欢有些界限感,距离感,彼此尊重一点,反而会更和谐,每个家庭,每个人都需要空间,这跟亲疏远近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