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东封西祀后半生
第一节 皇后薨
公元1004年八月,赵恒在第二次御驾亲征前,特意做了一件事,晋封刘娥为“美人”。宋朝的“美人”是正四品,按照宋朝的嫔妃等级,“美人”上面还有很多等级,比如婕妤、婉容、婉仪、修仪、昭容、昭仪、宸妃、淑妃、德妃、贤妃、贵妃,最高一级当然是皇后。
刘娥十五六岁开始跟随赵恒,至此已经二十年了。刘娥不仅拨浪鼓玩得漂亮,唱歌水准也是一流,这是“白天功夫”,刘娥“晚上功夫”更加出色,让赵恒流连忘返,欲罢不能。
更为难得的是,刘娥不仅漂亮,而且聪明,善解人意不说,学东西也快。赵恒政事之余,曾辅导她学习书史,刘娥简直就是过目不忘,一点即透,经常让赵恒赞叹不已。其他琴棋书画,对刘娥来说简直是小儿科。
如果放到现在,刘娥是妥妥的一枚学霸。
所以,即使二十年过去了,赵恒对刘娥的热情始终不减。两人卿卿我我,融融恰恰,郎情妾意,好不快活。
按理说,刘娥如此出色,赵恒对刘娥宠爱有加,刘娥的名位应该早上去了,怎么到公元1004年才晋封为“美人”?
这是因为:首先刘娥出身低微,没有家族背景为后台,朝中很多人反对刘娥“升级”,其次刘娥肚皮子很不争气,年近三十六岁了,并无一儿一女,有了这两点,在封建社会的后宫,要想混出好名堂,基本没有指望。
然而刘娥会甘心么?
赵恒可能也觉得愧对刘娥,他不是没有努力争取过,在此之前,赵恒曾派内侍持自己的手诏送宰相李沆,直接任命刘娥为贵妃,当然,这是火箭式的晋级。
李沆很拽,接过手诏看完后,当着内侍的面,拿手诏就蜡烛点燃,焚毁了。之后才慢腾腾地向内侍道:“你回宫秉奏陛下,只要说我李沆不同意就是了!”
李沆是赵恒的师傅,赵恒一贯敬重他,李沆不认可,赵恒没有勉强。只是从此便不再提这件事了。
公元1004年七月,李沆病逝,才过一个月,赵恒有些迫不及待了,八月便下诏晋封刘娥为“美人”,但是幅度不敢太大,毕竟,李沆尸骨未寒。
赵恒晋封刘娥后不久,御驾澶州,第二次亲征契丹,这次亲征,刘娥有没有随驾,正史没有明确记载,让小说家留下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公元1007年三月,赵恒的皇后郭氏,跟随真宗从西京洛阳回来后,得病了,四月,郭皇后薨逝,年仅三十二岁。
郭皇后驾崩后,赵恒想一步到位,立刘娥为皇后,孰料,朝中重臣王旦,寇准、李迪、向敏中等皆以“刘娥出身微贱,不可以为一国之母”为由,表示坚决反对。
参知政事赵安仁甚至推出前宰相沈义伦的孙女沈德妃,认为沈德妃贤淑简朴,出身相门,做皇后最为合适。赵恒自己甚至也松动了,问王钦若意见。
王钦若一向和赵安仁不对付,不想让赵安仁得到这个举荐之功,便攻击赵安仁道:“沈义伦做宰相时很看重赵安仁,赵安仁推荐沈德妃,不是出于公心,而是报沈义伦的恩情罢了!”
赵恒一听,自己堂堂皇帝,差点为臣子做嫁衣裳,心里很憋屈,顺手将赵安仁的参知政事官位撸了。
赵恒见重臣都极力阻止刘娥做皇后,便退而求其次,再次晋封刘娥为修仪,不久,又晋封刘娥为德妃。而赵恒皇后的宝座,却一直空缺好几年。
刘娥见皇后位置一时难以到手,知道拉拢朝中大臣的重要性,此后逐渐笼络丁谓、王钦若等人,慢慢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为以后竞争皇后宝座铺平了道路。
家族没人也是刘娥的短板,好在还有一位前夫龚美。
二十年前,龚美将老婆送给了赵恒,随即进入了赵恒的圈子,刘娥以后就和龚美兄妹相称,龚美从此也就成了刘美。刘美丢掉了煅银的老行当,成了赵恒的亲信,便开始学习“段人”业务,上手也快。
刘娥被封为德妃后,刘美自然水涨船高,官运亨通了。
佐料:宋辽合盟后,双方经常互派使臣。有年,赵恒想选一位善于射箭、仪表出众的大臣,陪伴辽国使臣射箭,这样赵恒面子显得上光彩。
中书省推荐文学侍从陈尧咨,当时晏殊为翰林学士,真宗很信任他,事无巨细都咨询他的意见。
陈尧咨陪辽使射完箭后,赵恒相当满意,对晏殊道:“陈尧咨如果愿意从武,朕当授予他节钺!你去问问他的想法。”
晏殊奉诏找了陈尧咨,陈尧咨慎重地道:“我不敢自专,应告老母。”当时陈尧咨的母亲燕国夫人尚在世,门范严厉。
燕国老夫人听了陈尧咨的诉说,大怒,用手杖抽打陈尧咨,口里责骂道:“你身为当朝状元,父子兄弟以文章立世,你想窃取高官厚禄,让家门蒙羞吗?”
陈尧咨只得回复晏殊说,老母亲不允许。
赵恒一直惦记着这事,见晏殊没有回话,像往常咨询晏殊一样,御笔在一张小纸片上写了一句话:“主皮(指射箭)之议如何?”让小宦官送给晏殊。
这小宦官稀里糊涂,直接送到了中书省,中书省的大臣接到这小纸片,茫然不解。
第二天,中书省大臣禀奏赵恒,赵恒不免失笑,敷衍道:“朕有一句经义不理解,因此问你们。”
赵恒回宫后,立即调走了那位糊涂的小宦官,却并没有处罚他。这事是文莹在《湘山野录》里记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