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构思这篇文章的二十分钟前,我感受到了自己的焦虑,意识到自己的负情绪状态后,我开始了自我反思。
意外地,反思之后有了这篇文章的主题。
接下来,我会分享关于“如何收获有意义的每一天”的个人思考及具体方法,希望能让读者也有所收获。
对于每日生活的计划,估计很多人都会有自己的习惯:或是通过便利贴记录事项;或是通过记录本写下今日各时段的安排;
又或是通过手帐记录回顾今日总结和明日计划;也有的人不习惯提笔计划而用头脑即时计划和整合……
这些计划的方式都可行,也并无优劣之分,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选择。
可是,不知大家是否与我有同感:即便计划了自己的每日生活,我们还是很容易对今天的事项有焦虑感,还是很容易不满意于今日的自己。
那么,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我们又能如何改善以此收获有意义的每一天呢?
首先,对于每日的计划,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难以做到全部完成的,故而有可能在一天的结束中对自己感到失望。
其次,对于每一项计划,即便完成了或许也未能达到我们满意的程度,进而容易产生完成不合格的不足感。
再而,我们也可能因为其他即时满足的事项,转向即时满足而忽视了今日的某项计划。
最后,期待值的设定会影响我们的感受。一般而言,列下计划的过程,往往也会附加于这些事项一定的期待。
就以上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三个方向来收获有意义的一天:
一、从计划的事项本身出发
可以选择将自己今日和近期需完成的事宜一一列出,记录在手帐本或其它笔记本中。
然后,附加一个直观的选择事项图示。
我的个人习惯是:画出一个没有第三第四象限的坐标轴,将最重要的事项写在y轴主轴上,再由原点延伸出几条射线写出每日的主要事项。
页面另外的空白部分,用其他颜色的笔墨写下可自主选择完成与否的事项。
上图是我近期的每日事项,主轴的考证复习是我每天必须完成的最重要事项,其他线段上的事项也是需完成的,只是重要程度相对减弱。
另一颜色的事项,是我认为对我有益可完成的事项。对此我只是列出供自己额外选择,并不作为每日要求。
另外,对于容易忘记的事项,可以用便利贴记录贴在显眼的地方,让它显而易见。
二、添加其他事项和自我奖励
完全规律的生活有时会使我感到索然无味,这样的我并不快乐。
于是,我开始思考找寻那些我忽略了的享受和可实行的其他满足事项。
我从昨天开始了“每日爱自己清单”,我一般会就此写下:挑选一首新的感到喜欢的音乐、认真对待洗脸和护肤的过程、多喝水、做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做几组运动……
这其中还可以结合今日任务的完成,给予自己奖励。比如,当我完成了语法学习后,我就奖励自己买一件衣服或吃点零食。
具体事项一定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添加的,所以没有固定要求。
三、及时调整和反思,以及降低期待感
由于事项的可行性会随着环境产生诸多变化,我们需要及时调整,以此减少坐标轴完成度的不稳定性。
同样,我们也需要在事项的实践中予以反思,进而对时间分配或完成过程做出合适的安排。
以我的事项为例,写作是我的个人爱好,但最近也变成了安排困扰,我就此开始了反思。
找出自己的顾虑:它不是我的专业所在,也不会是未来的职业主干,我担心在其中花费过多时间而本末倒置了。
发现其中问题:或许是我集中了写作时间,集中时间的计量让我焦虑了;我在专业方向上花费的时间还不合格。
寻找解决方案:把写文当作记录想法,不苛求每天一篇文章。将时间分散开,早上构思主题,空余时有灵感的即刻及时补充内容,晚上整合。专业事项用心对待并匀以更多时间。
除了事项的调整和反思,降低期待值是收获意义感的过程中的另一重要。
我们无法保证所以事宜都能全然地完成,都能合格地完成,这都是我们需要提前接纳的。
有了合理的期待值,少了过分的自我要求以及自我责备,我们即更有可能从正在进行的事项中找到意义感。
从事项本身开始规划,添加其他有益事项和奖励,也懂得及时反思和调整,并减少一天的期待感。
自然而然地习惯之后,相信大家都能因此减少焦虑,体会到一天的价值感。
因为,当我们完成了坐标轴的几个必要事项时,可以获得通关完成的价值和意义感;
当我们享受于细微当下也懂得奖励自己时,可以收获微小的幸福感;
当我们懂得调整反思,并降低期待值不苛责自己时,我们减少了焦虑感。
如果,对于自己的一天,你时常感到焦虑和无所收获,也暂未找到适合自己的规划,不妨试试我的方法哦。
只要你愿意,每一天,都可以有它的幸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