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学期中途都会插进不少学生。因此美术教师时常面临学员绘画教学与情绪疏导同步进行的情况。
有的学员很热情,很快就能融入进来,看起来绘画教学好像能更顺利的开展;有的较慢,需要一定时间的观察和带入,看起来好像教学工作不太好开展。
那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其实并不完全如此。
我始终认为解决孩子课堂的参与度是一堂课的灵魂,但有些时候,过度的关注孩子的情绪并不见得是值得推荐的做法,而这类孩子虽然看似还不太热情,也未必就无法接受教学。
就像昨天分享的【孩子如刺猬,走心就不用扎个千百回】里那个案例一样,如果教师表现得过度在意和关注孩子的情绪,那就会陷入僵局当中。
孩子的心理和情绪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无论是在他未来的学习还是生活中都一直存在。但我们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有必要先搞懂背后的缘由。
有些情绪是必须予以满足的,例如较小的婴幼儿,这种满足令他们充满安全感。
大一些之后孩子们的情绪便开始有了不同。有的孩子会用情绪来引起我们的注意,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有的孩子例如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很多孩子之所以久久不能适应幼儿园生活,很多时候就是家长对孩子情绪过度焦虑和紧张。看见孩子哭闹,就挪不开脚步,或者安慰自己说过几天再上吧!要么心疼孩子,要么担心孩子适应能力,你心疼孩子,以为这样孩子会更有安全感,是这样的吗?当孩子知道这招能管用的留住你,甚至带她回家,那么下次她会继续用这种方式留住你。
也有的情况是孩子真的心里受委屈了,那我们就不能视而不见了。应当允许孩子释放和诉求,不能因为面子问题而制止。例如我们常听到的“男子汉不能哭”,或是在公众场合不许哭。我们需要用信任和关爱走进他的心里,才能抚平他的情绪,悉心聆听,了解真相,引导对错。我们常说倾听孩子很重要,与孩子间建立信任至关重要,如果这种信任一开始就得到拒绝是无法继续发展的。
有的情况是孩子抵触,尤其面对不熟悉或是陌生的场合,无论对人对物一些孩子都会表现出这种抗拒心理。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先让他放松和舒服,然后再进行沟通。先允许他的一些行为要求再讲引导,最好是提前预备。例如春节过年带着孩子走亲访友,您是不是遭遇孩子不愿问好的尴尬?如果能提前预备,让孩子心有准备,也许接受得要顺利很多。
也有的时候是因为不自信,例如刚上小学的孩子,你会看到他从刚入学的激动到不久之后转变的垂头丧气;又例如待要升学的孩子,他们害怕自己应对不了,他们的情绪是有压力的,而这个时候教师及家长的过度焦虑会令孩子心理负担更重。
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忽略或过度紧张都不可取,应对要对症。因此无论对家长还是老师,必须通过不断充实学习让自己强大,因为我们不仅是托举孩子的双臂,也是引领孩子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