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扼杀了孩子的思考力?
薛朝阳
有一天,在幼儿园放学时间,我正巧路过,看到一位母亲一边走一边考刚刚走出幼儿园的孩子当天学习的知识。出于好奇,我听了听他们在复习什么。妈妈问:“6 是单数还是双数?” 孩子答:“双数。” 妈妈接着问:“7 呢?”“单数。” 孩子对 10 以内的数都答对了。随后妈妈又问:“16 呢?” 孩子说:“单数。” 妈妈纠正道:“16 是双数。” 然后让孩子重复记忆 16 是双数。继续考 17,孩子答单数,妈妈接着考 19,孩子说双数。妈妈又让孩子反复说 19 是单数。在短短三四分钟的路程中,这位妈妈不停反复考查 30 以内的数,以便孩子记住 30 以内的双数和单数。
骑着电动车远离这对母子的过程中,我想到唐江澎校长分享的 “过学习就是伤学习” 的故事:高铁上一位老奶奶让小孙子反复背 “爸爸的爸爸叫爷爷,妈妈的爸爸叫姥爷……” 唐校长当时看到这一幕,心里嘀咕 “完了”,因为这已经违背了人类自然习学规律。奥苏贝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学习是基于经验的一种建构。这个小孙子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判断,哪个老头是叫 “爷爷”,哪个老头是叫 “姥爷”。以他的生活经验,建构出这样的意义来完成学习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而这位奶奶却硬要把孙子能自己建构概念的高层次学习,变成低级层次的简单记忆性学习,让人类的经验无法发挥价值,这就剥夺了孩子的思考力,长此以往,孩子会逐渐失去判断力,从一个自觉学习者变成不会思考联系关系的简单被动记忆者。
唐校长最后说:过学习就是伤学习,我们全民族要端正育人意识,弱化教书观念。今天看到这位母子走路时也在孜孜不倦地学习,这不正是典型的过学习吗?双数与单数是通过反复记忆就能建构的概念吗?事实上,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说,学习的真正意义不是让孩子记住 20 或 30 以内哪个是双数或单数,而是要建构双数与单数的概念。但不能让孩子背 “双数就是能被 2 整除的数”,而是应在生活实践中建构,比如让孩子 2 个、2 个地数周围的东西,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孩子自然会习得了双数和单数的概念,而不是通过无任何实物联系的记忆。况且对于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说,孩子还没有 10 以上数字的概念,这位妈妈就开始考查双数与单数,这显然违背了孩子的认知规律。
这位妈妈的速成教育法在当今教育中屡见不鲜,甚至还引以为傲。殊不知,我们正在扼杀孩子的思考力和学习力,或许眼前成绩很高,但却断了孩子的自学之路。
我常常听到高三老师抱怨学生懒,连最基本的高一、高二学习的数学公式都不会。其实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我们让学生做了那么多数学题,怎么学生连个公式都没记住?是不是我们的教学理念或方式有问题?我们没有引导学生建构基本概念或公式的深度理解,而只是盲目刷题,所以当时看起来会做这部分习题了,但学生没有真正建构这些概念,导致后期学习力缺乏。
作为老师、家长以及社会的教育者,每个人都应深思我们的教学行为,是助力孩子成长,还是在扼杀孩子的学习力?但愿这种伤学习的行为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