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次的读书研讨如期而至,上课铃响之前全体老师便做好了共学的准备。
第一个环节是分享:
针对上周的学习内容“我句式”,秋歌老师和晓华老师进行了践行分享。在愤怒时要积极暂停起来很难,“我句式”便是一种安全的表达,看见自己的情绪,描述生气的原因,说出自己内心的需求。情绪得以流动,心情方能平静。
第二个环节是对第七章《有效的运用鼓励》的研讨:
丁聪和俊丹老师分享这一章中的关注优点,晓辉老师分享了看见孩子的情绪让孩子信心点燃,晴宇老师分享了不良行为转化为积极方面,艳博老师分享的是鼓励让学生从放弃到有了信心,晓华老师分享自己学生时代被老师鼓励的温暖,慧英老师不但分享鼓励的重要性并对问题学生如何鼓励进行深入思考,国举老师分享了用眼神、动作给学生认同和鼓励。
水相荡而生涟漪,石相击而生灵光,不一样的角度,撞击出教育的智慧——真正看见学生,唤醒学生的内在动力。
第三个环节是鼓励的体验活动:
乐乐老师自告奋勇认领志愿者体验被鼓励的对象。秋歌老师,晓华老师,贾燕老师一一通过肢体和语言对乐乐老师鼓励,被鼓励后的乐乐老师反馈说,很开心,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有了满满的动力;鼓励的三位老师也在分享说送出鼓励的时候很温暖,很幸福。
一个行为不当的学生,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学生,而鼓励能够点燃学生的信心,当失望被消除的时候,不良行为动机也就不存在了,以前,我们习惯以负面方式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做出回应,那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信念:惩罚能促使孩子改善他们的不良行为。的确,在短期效果上,确实很诱人,可是长远来看,它带来的愤恨、报复、反叛、退缩等负面后果令人堪忧。
“感觉好才能做得好”,乐乐老师,晓华老师,晓丽老师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了自己被鼓励后的感觉和信心。鼓励,是看见,是肯定,是激励,是温暖,是力量,是信心,是信任,是重视,是深深的爱,是每一个生命的内在需求,能满足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鼓励自己,鼓励他人,在鼓励的滋养中,做幸福的教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