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建立论文框架
开题报告里有论文大纲吧?也就是目录那种形式。没有也没关系,下载一篇同题目的论文,借鉴它的大纲;或者结合多篇论文,看看它们是怎么安排逻辑框架的,再糅合一下写自己的论文大纲。当然基本都遵循这个套路,大同小异:绪论—国内外综述—问题分析—解决方案。
No.2填充内容
根据建立的论文框架往每部分里填充内容。想要先看完文献自己写,两天完成几乎不可能,10天都不可能。所以只能借鉴了。把手里的一大把文献粗略浏览一遍,把可用的内容都粘贴到相应部分。例如问题分析部分,学者们提到的所有与研究对象相关的问题都复制粘贴待用,综述、对策或需要建模、定量分析的部分也是如此,先不要做筛选,就当作头脑风暴,只要有关都先留下来。
No.3整理、排序、逻辑
这时论文字数倒是够了,但异常混乱也毫无逻辑。你需要重新去读读每部分粘贴待用的内容,哪些是真正与题目关联紧密,或是你觉得有价值、有创新、非老生常谈的。重新审视全篇后你会有一个大概的思路,再把各部分内容进行删减改动,留下最有用的东西,并注意段与段之间、章节与章节之间的衔接。根据剩下的内容每一部分需要列出一些小标题。此时你甚至会发现有些部分前人并没有讨论得很彻底,这些才是真正值得你关注和努力的地方。
No.4降重
既然全篇借鉴的部分太多,那肯定避免不了降重了。初稿导师不会要求重复率,那么后期这种重复率100%的论文能降下来吗,像有的知友说的:“你又不是鲁迅郭沫若,想把全抄的文章改合格还要通顺不改变意思这可能吗。”幼稚,我打包票地告诉你,可以。降重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内容理解后复述一遍,基本就能躲过降重了。而且降重通常是定稿后才需要做的事情,方法嘛,看下面这篇就能搞定。
No.5修改
修改根据导师的意见修改,基本上都需要修改几次。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