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5日 星期六 晴!
今天下班去接凡子,打算领他走的时候,凡子班主任叫住了我,说:“凡子爸爸,我要给你反应两个事情……”。我心里咯噔一下,涌现出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我说:“您请讲!”
“我最近发现孩子特别喜欢在地上滚,有时候就直接躺在走廊的地板上。今天他们生活老师给我说,最近发现他们中午排队回宿舍,路过操场的时候,就在操场上打滚,因为中午各个班级的孩子都是集中回宿舍,别的小朋友有走有跑,咱娃在地上滚,万一出现踩踏事件,这个特别不安全……”
听到这里,我的心中被点燃了一株小火苗,老师又接着说:“还有最近我发现孩子老爱乱吃东西,比纸,或者他有时候会捡地上的东西吃……这个我也发现过好几次……,这个要引起你和凡子妈妈重视嘞”,此时心中的怒火已然已经窜到了嗓子眼,但是硬压着没有讲出来,只是非常尴尬的对老师说了一声:“我回去一定好好教育他……”,
然后就匆忙带着凡子向车子走去。
一路,我没跟凡子说一句话,他仅有的一两句话也被我的:“今天回去我肯定要收拾你!”给怼了回去……结果凡子一路也是唯唯诺诺,寡言少语。
到家,凡子一反往日的活跃,刚进门,便拉开鞋柜,把自己的鞋子换好,合上鞋柜,然后后跑到卫生间,洗手、洗脸,回到客厅,把脱下来的衣服用衣架撑好,最后再挂起来,整套流程,一气呵成。这要放平时,凡子妈不吼个十声八声,不墨迹个10分钟左右肯定做不完。
他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我把今天老师给我说的话给凡子妈又复述了一遍,然后告诉她,我今天“教育”他的时候别拦着……说完就把凡子叫到客厅,用准备好的戒尺,开始实施“家法”!
在这里就不把具体的过程讲出来了,简单总结来讲就是由4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干?知不知道这么干的后果?以后还敢不敢干?再干了要怎么样?)和6个红印子组成的(手板和屁股上各3个)。
事后我跟凡子妈沟通,他好动这个行为相对还说一些,因为她生性活跃。但是爱乱捡东西吃着习惯确实就让人匪夷所思了……觉得孩子是不是真的得了“异物癖”,因为早在凡子3岁左右的时候,那会在村子,我就听凡子奶奶说过,有邻居向她反应凡子就有些类似的捡东西往嘴里塞的行为,那会儿我和凡子妈还在北京,只是电话里跟凡子奶奶说要多加留意,多给他说教,以为可以及时制止……没想到今天又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我和凡子妈是很不愿意接受孩子有“异物癖”这个结果的。所以就又想,会不会是孩子老是觉得零食好吃,没吃过零食,还是没吃饱肚子导致的呢……再往前追溯,我记得在凡子很小的时候,约么也是在3岁左右的时候,给他立了一条规矩,就是每次去超市,只能选1样东西。多了不许拿,后来凡子真的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我曾经还引以为傲的到处宣扬说,我的孩子在超市有很强的自制力。再后来也是受到“儿要穷养”、“吃零食对小孩儿身体不好”等等观念的影响,凡子的零食我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所以我们家里几乎没什么零食,他上学的时候我们也不怎么给他带……
现在想想,凡子吃饭本来就挑食,在学校大锅饭如果他吃不好,而且又没有零食填充的情况下,加上我们在这方面长久以来的疏忽以及对他关于食品安全卫生方面教育的薄弱,很有可能他在受到零食诱惑的情况下,作出难以自制的举动。剖析完原因后,当天晚上我和凡子妈就决定,解除这个所谓的“零食禁令”,“穷养”的定义,要重新研究。从这以后家里需要常备零时,每天早上凡子上学的时候给他适度带上一些……(后来,从凡子班主任的口中得知,后来基本上也再没发现类似的现象了……)
在后来的某一天,凡子突然问我:“爸爸,我们家是不是穷?”
我很诧异,反问说:“你为什么这么问?”
凡子说:“有个朋友上次来我们家玩,她说我们家的家具都破了,肯定我们家比较穷,没有钱……”
说完后,我又深深的陷入了沉思,换家具的事情和凡子妈一直合计了很久,在想要不要换,结果凡子说完的第二天,我们把全套的都换了……
寄语: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学习所谓的“育儿经”,经常听到的就是“儿要穷养,女好富养”,但是很多人对这些话的解读完全是浮于表面的,这就存在误解,错误解读也就导致了错误学习甚至是错误应用,最终形成一个错误的案例。
“穷养”的意思,更多的是让男孩子小时候多受一些挫折和磨难,通过困难的制造,让孩子逐渐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这样可以磨练孩子的意志。所谓“强风知荩草,烈火见真金”,孩子未来成长过程中要面对很多不可预见的艰难险阻,孩子越早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力和性格,就越能在日后的社会中自强和独立。但是,凡子的这两段经历也让我意识到,过度的“穷养”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可能会让孩子受到冷眼和嘲笑,而这种心理阴影,可能会伴随孩子很长的时间。我虽然不提倡用物质生活去武装孩子的自信心,但是,在面对这个“只敬罗衫不敬人”的千百年来的社会风气的面前,也着实没有必要把家庭包装的特别寒酸来激发孩子改变家庭命运的责任感。
反过来说说“富养”,这更是被很多家长玩坏的一个词,这里的富是精神富足、见多识广、优雅动人、智慧美丽的意思,就像电影《大师兄》里的一句经典台词:“要用脑子判断不要被骗,你越有知识,你就越有判断力,知识就是力量”……“富养”本质上是让孩子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甚至是事物运转的逻辑和原理,以此用来提升自己的见识和修养。但是很多家长就把它简单粗暴的理解成“肯花钱”,只要我小时候让我孩子物质上过的丰盈一些,长大后他就不会轻易被陌生人的棒棒糖骗走……这种逻辑关系对吗?对,好像也不完全对。“富养”的极端误解也造成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养成了娇生惯养、贪图享乐、好逸恶劳的陋习,成年后的啃老、躺平甚至是频繁透支未来的信用和金钱满足当下生活的案例比比皆是……
所以在未来的生活当中,我也会不断的再修正自己的教育方式,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给他创造一个精神相对富足、物质不那么拮据的家庭环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