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德洪录【34】
【原文】
先生叹曰:“世间知学的人,只有这些病痛打不破,就不是善与人同。”
崇一曰:“这病痛只是个好高不能忘己尔。”
[译文]
阳明先生感叹地说:“世间将外在的知解当做学问的人,只是因为这些毛病革除不去,就是做不到‘善与人同’。”
欧阳崇一说:“这个毛病只是个好高骛远,不能忘记一己之私而已。”
[解读]
阳明先生强调真正的学问并不是向外去追求广博的知识上的见闻知解,凡是一味向外用功,都不外乎是好高骛远,不能忘记一己之私这些毛病在作祟。
善与人同,就是舍己从人,与人为善。孟子说:“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于莫大乎与人为善。”真理只有一个,善为天下公,不是舜的,不是孔子的,不是孟子的,不是你的,不是我的,不管是谁认识到了,都是一样的,是同一个天理。但是很多人呢,他不愿意说什么东西是跟别人学的,一定要变成“自己的东西”,显出自己的高明,这就是不能舍己从人,不能与人为善,不能善与人同。
更糟糕的,是为了哗众取宠,硬说别人的理论“过时”了,搞出一套新的来,去欺世盗名。王阳明说:“其说本以完备,非要另立一说以胜之。”这是有胜心,学问一有胜心,就失了心的本体,也失了学问的本体,不能善与人同。
道理都是相同的,不同,就是歪理,王阳明说过,和普通老百姓的常识一样的,叫同德;和普通老百姓的常识不一样的,就是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