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恂字子冀,是上谷郡昌平县人,世代都是名门望族,寇恂年轻的时候,曾在郡里担任功曹,得到了当时的太守耿况的器重。
义正言辞,君子之风
王莽灭亡后,更始帝登上帝位,派使者去收服郡国,并说明先投降的人就保存他的爵位。于是寇恂跟随耿况,在上谷郡的边界上迎接使者,耿况把印绶交给使者后,过了一个晚上,使者还没有归还的意思。寇恂于是带兵去面见使者,请求把印绶还给耿况。
使者说我是天子的使者,功曹想要难道想威胁我吗?寇恂说我不敢威胁你,只是担心你的计划不周全,现在天下平定,国家的信用未立,您接受君王之命,带着符印俯视四方,郡国的人都伸长了脖子,竖起耳朵,望风而动,准备归顺,如果刚登高位就背信弃义,怎么能起到收复人心之效呢?反而会催生叛离的裂痕。
见使者还没有归还,寇恂让人代替使者传令,将耿况叫到馆驿,并从使者手中拿到印绶交给耿况,使者想敲诈勒索的意图无法实现,便顺水推舟用更始帝的名义,正式任命耿况为郡守。
审时度势,归附光武
等到王郎起兵的时候,派将士攻取上谷郡,督促耿况火速发兵,寇恂劝谏道王郎的邯郸突然兴起,还不值得信任和归顺,过去王莽当权的时候,难以对付的人只有刘刘演,现在听说刘秀就是刘演的弟弟,尊重贤才,善待世人,世人大多归附于他,我们也可以去投靠他。
耿况很担心的说,王郎现在兵力强盛,以我们的力量无法抵抗,该怎么办呢?寇恂说现在上谷郡兵精粮足,张弓持剑的骑兵有万人,凭借大郡的实力,可以自由的选择去向。我请求您派我到东面去联合渔阳郡,齐心协力共同抗敌,这样邯郸就不难对付了。
耿矿同意了寇恂的计划,就派寇恂到了渔阳郡,谋划与彭宠结盟的事宜,寇恂从渔阳郡回来到了昌平县,袭击了邯郸来的使者,并杀死了他,抢夺了他的军队,然后和耿矿的儿子一起到南边的广阿投靠了刘秀,刘秀任命寇旭为偏将军,封为承义侯。从此寇恂跟刘秀攻打群贼,并多次和邓禹谋划计划,邓禹认为寇恂是个奇才,便送上牛酒,和他一同痛饮交欢。
镇守河内,萧何之能
刘秀向南平定了河内以后,更始帝刘玄的大司马便带领重兵据守洛阳,此外还有并州没有平定。刘秀对河内太守的人选感到为难,便问邓禹说,众将领中可以派谁去镇守河内?邓禹说过去高祖刘邦让萧河镇守关中,就不用再担心西边的事了,所以能够专心致力于山东的事务最终成就大业。
现在河内黄河环绕,固不可摧,人口殷实,北通上党,南邻洛阳,寇恂文武双全,有管理人民、整治军队的才能因此除了他没有人可以派遣。
于是刘秀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履行大将军的职务,刘秀说河内富庶,我要依靠它来发展势力。过去高祖留下萧何镇守关中,现在我委任您管理河内,转运军需,补给军粮,训练好士卒战马,防备其他势力的入侵,不要让他们向北渡过黄河。
刘秀接着就向北征伐燕代两地,寇恂下达文书到各个属县,讲武练兵,演练射箭,造了一百多万只箭,饲养了两千匹战马,收了四百万斛的租赋,全部送给了军队。
抢占先机,守土有责
朱鲔听说刘秀北伐而河内孤例,就派了讨难将军苏茂,副将贾疆带领三万多人渡过黄河攻击温县。檄文一到,寇恂迅速带兵飞奔出城,并下达文书通告各属县一齐出兵到温县之外会师。军中的官员都劝寇恂说洛阳的部队正渡过黄河,队伍前后连绵不绝。应该等我们各路队伍全部集合完毕才可以出击,寇恂回答说温县是河内郡的屏障,丢掉温县整个河内郡就守不住了,于是火速赶到温县。
第二天两军交锋,偏将军冯异派来的援军及各属下的部队适时赶到,四方兵马旗帜,旌旗遍野,后续命令士兵登上城头擂鼓呐喊,高呼刘秀的部队来了。一举击败了苏茂的部队。随后寇恂和冯义的部队渡过了黄河回到了河内,从此洛阳震动惊恐,连大白天都要紧闭城门。
刘秀听说河内被攻破了万分焦急,不一会儿寇恂的捷报就传来了,他非常高兴的说,我早就知道寇恂是可用之才?将军们都来祝贺,顺势劝刘秀即位,于是刘秀正式登上皇位。
尽职用心,亲眷用命
那时候军中食物极度缺乏,寇恂用人力车和两匹马拉的车运输粮食,运送的粮食都前后相连,连绵不绝,光武帝刘秀多次下策书慰问寇恂。
寇恂的同窗茂陵人董崇对寇恂说,皇上刚刚即位,四方还未平定,而你身为诸侯,此时却占据是大郡,在内深得人心,对外又大败苏茂,威震四方功名远扬,这正是小人嫉贤妒能制造祸端的时候。过去萧何镇守关中,领悟了召平的话后,派兄弟亲族上前线,现在您所统领的都是同宗族的兄弟,是不是应该以前人为借鉴呢?
寇恂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就称病不再过问政事,光武帝准备攻打洛阳,先到河内郡,寇恂请求随军出征,刘秀并不同意,他说寇恂还要镇守在河内郡,为自己守住这个最稳固的大后方基地。于是寇训编排自己的亲族兄弟带上精锐骑兵,充当了光武帝刘秀军中的前锋,刘秀非常高兴,把他们都加封为偏将军。
退避三舍,谋国无私
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郡,他的部将的颍川杀人,寇恂就把他逮捕关进了监狱,当时的刑法还算比较宽容,而寇恂却在集市上当众杀了这个人。贾复深以为耻,想谋害寇恂。
寇恂退避三舍不与之争,面对劝谏自己人,提到了战国时期蔺相如与廉颇的将相之和,为国家大义,小小的个人恩怨一定要放在脑后。后经光武帝刘秀的调解,二人摒弃前嫌成为了莫逆之交。
釜底抽薪,制服高峻
寇恂的谋略比之张良也不需多让,光武帝刘秀攻打高峻镇守的高平县第一城,高峻坚城固守、拒不投降。于是光武帝便让寇恂去劝降,寇轩带上光武帝的诏书到了第一城,高峻派军师皇甫文作为使者出城,言词礼节都很不顺畅。
寇恂大怒,准备杀了皇甫文,大家都劝说高峻有万人且绝大多数都是能开硬弓的箭手,现在想要招降却杀害他的使者恐怕不行。寇恂不答应,直接就把使者皇甫文杀了,然后派他的副手回去告诉高峻,军师无礼被杀,想投降就快点,不想投降,就请固守在城中吧,高峻惶恐不安,当天就砍开城门投降。
众人不解其中之意,寇恂息说高峻无能之人,其谋略多得于皇甫文的谋划,今日我杀皇甫文,高峻没有了智囊和脊梁,怎么可能还会继续抵抗?
广施恩泽,不为虚名
寇恂精通诗书之礼,十分注重个人的修养。他经常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馈赠给亲朋好友和手下的将士,并说我能获得今天之地位和功绩,全得力于大家的帮助和指点,所以世人皆认为他有宰相的器量,虽非宰相之位,确有宰相之能。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