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是不变,自律则是改变。
这本《自律力》是我今年读到的第一本想打十星的书(五星严重不够打,不过为了照顾其他平台的星星数,就勉强这样凑合了)!内容实在是太精彩了,是本典型地一遍读不过瘾,至少读两遍以上,值得一直放在书架上,过段时间翻翻的那类书。
这本书的原书的英文名到底是什么意思,我英语太烂,实在是不知道,但很显然,翻译成中文《自律力》之后,就真的是大大的吃亏,颇有山寨《自控力》之嫌。但其实,两者内容大不相同,前者较后者讨论的问题要深入很多,可操作性也强很多。甚至可以说,两者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前者较后者水平高太多。
在开始之前,先介绍一下作者。其实这位作者的书我并没有少读过,比如《管理中的魔鬼细节》就曾给我留下过深刻的印象。他的名字叫马歇尔·古德史密斯(我记得以前也有翻做戈德史密斯的),他被称为全球高级领导者教练领域的先驱与权威,《福布斯》将他排名在“五位最受尊敬的执行教练”里,同时,他还被美国管理协会评为“80年来对管理领域最具影响力的50位最伟大的思考者和商业领导者”,《华尔街日报》的“十大高级管理教育家”。 在美国《人力资源》杂志的评选中,他当选为“世界顶级人力资源咨询师”。《经济学人》的"商业新纪元最可靠咨询师"之一。《快速公司》杂志则称他为卓越的高级管理教练。以及"Fast Company"的特邀专栏作家。他也是全球少数几位曾经为超过70名大型跨国公司CEO及其管理团队提供培训与咨询的专家之一。
介绍完作者,我们来介绍介绍这本书。
1、这本书为什么叫《自律力》?
作者在书中其实有夫子自道,他说“自控是不变,自律则是改变。”所谓的自控力,就是指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习惯、行为等的能力。但在马歇尔看来,只是做到自我控制是远远不够的,那只不过是我们有效抑制了一些东西,可以消除和有效管制一些不良的因素,但是,远远达不到改变和创造的程度。马歇尔认为,我们不仅要自己管控好自己,更要改变和创造更好的自己。
我们周围的时间在变,我们也在随之而变。“大多数人都会嘲笑一家从不修订菜谱的酒店,但我们不会这样责备或嘲笑自己。”我们沾沾自喜与自己有自控力的时候,得到的不仅仅是好习惯,其实同时也愚蠢地延长了某些消极的习惯,这不仅伤害到别人,也伤害到自己。在马歇尔看来,这是“以一种极度危险的方式让生活僵化”。所以,我们不应该只是因为控制住了自己的某些方面而沾沾自喜,应挖掘和发现促使我们产生行为习惯的“诱因”,“完成从自控到自律的飞跃”从不变走向转变,从而真正接近理想的自己。
2、为什么我们能看到问题却总是改变不了自己?
马歇尔做了三十多年的高管教练,他始终致力于帮助成功领导者推进积极而持久的“行为习惯改变计划”。他发现,大部分的人都很珍惜提升的机会,都意识到行为习惯的改变会帮助自己成为更加高效的领导者、合伙人,或是家庭成员,因而,在他的帮助下,大部分人都取得了成功。马歇尔都是在客户实现了积极改变和取得成功后,才收取报酬的。否则,他分文不收。
他的客户不仅包括普通的职场人,也包括很多世界500强公司的CEO和某些领域的杰出人士,比如世界银行第12任行长金镛(不是哪位在香港写武侠小说的金庸)、波音公司和福特汽车的前CEO艾伦、写出著名畅销书《清单革命》的作者阿图·葛文德博士等。
马歇尔在指导和训练各种不同层次类型的人士提升改变的过程中,发现了两个我们难以成为理想的自己的真理:
真理1:有意义的行为习惯改变是很难做到的。他认为,开始改变行为习惯很难,坚持改变更难。人都有七情六欲,行为习惯一旦形成,想要改变简直难如登天。其难点表现,主要有三:
我们不肯承认自己需要改变。这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而是人类天性习惯给自己找借口,否认自己需要改变。
我们不充实自身惯性的力量。即使有改变的机会,我们也会倾向于什么都不做。我们的问题其实存在很久了,意识到也很久了,但惯性使得我们不能开启改变的原因,并极力阻止我们在舒适区内采取行动。
我们不知道怎样去改变。马歇尔认为,动机、认识和能力之间是有区别的。有时候,我们不改变是因为我们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有时候,我们不改变,则是因为我们有认识和能力,却缺乏动机。
真理2:没有人能让我们改变,除非我们甘愿改变。改变总是发自内心的。谁也无法诱使或强迫他人改变。一个并非全心全意想要改变的人,永远都不会改变。
3、学会利用自律利器,自己为自己创造改变环境和条件
虽然改变很难,但改变显然是需要的。怎么去改变自己呢?马歇尔认为,是环境塑造了我们的行为习惯,因此,要想真正改变自己,首先要学会自己改变环境。
怎样改变?
一是利用反馈环:所谓反馈环,是指,我们在改变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遵循“行动-信息-反应”这样的循环进行的。比如,我们开车超速,会被雷达侦测到并拍照,我们得知被拍照并罚款,于是在开车的过程中就会注意雷达测速仪,不超速。我们要重复利用这种反馈环,来促使自己改进。
二是利用诱因矩阵:所谓诱因矩阵,是指,一种行为,一般都是一种原因诱发的,这些诱因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是积极的;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可能是可预见的,也可能是意外的;可能激励人,也可能挫退人……这些诱因,可以用一个矩阵来描述。我们要学会利用这个矩阵,观察并找到能让我们改进的诱因,从而创造出我们的自律环境。
三是设计出自己的改变之轮。成年人最难改变的是自己的行为习惯。因为我们会编造各种借口,合理化我们的行为,习惯思维会诱发各种形式的抗拒和抵制。因此,我们要通过消极-积极和改变-保持的特点,设计出自己的改变之轮,来帮助我们改变。
4、利用6个积极提问,创造效率倍翻的自律工具
只有改变和提升自己的工具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可以使自己事半功倍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地改变,也才能更容易取得成绩。
马歇尔提供了两个非常与价值,并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是用6个积极问题提问,改变我们的行为和行动。观察周围,我们会发现,全身心投入的员工在工作中非常积极,而不能全身心投入的员工在工作中大多都很消极。马歇尔通过研究发现,如果向员工提积极的问题,他们就会积极思考和应对,如果向他们问消极的问题,他们就会消极地思考和应对。因此,他设计了6个积极的问题,来提升大家积极思考的习惯、行为和行动,它们是:
1.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去设定明确目标了?
2.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去实现我的目标了?
3.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寻求人生意义了?
4.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追求快乐了?
5.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了?
6.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全身心投入工作和生活了?
通过追踪和研究,马歇尔发现,这些积极的问题能诱发人能以一种新的方式与世界交流,并在这六个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改善。
二是通过每日问答方式深化和细化积极提问,将之发展成有效的工具。当马歇尔发现用积极提问替代消极提问确实能让大家的行动也变得积极之后,他便将之发展成了一个问答清单,名曰“每日问答”。这是一种反思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能有效促进人们积极改善的自律的工具。这种工具可以根据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情进行调整和变化,但其内核就是以上6个积极提问。
以下是马歇尔自己使用的一张表,供参考:
5、学会规划,将自控力提升为自律力
我们知道,组织的发展需要规划,同样,人生的改变也需要规划。我们行为习惯的改变,是个大工程,因为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我们难以驾驭的复杂环境和情况,此时,若没有规划就会让我们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规划不仅可以增加我们成功的几率,往往还能提高我们成功的效率。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自控力当然是需要的,但自控力就犹如肌肉和汽车里的汽油一样,是会有使用极限的,它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损耗。当我们的自控力被耗尽之后,我们就容易做出愚蠢的选择。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每日问答,不断让其成为自己和他人自律的“诱因”,并不断评估自己的投入度,使其成为一个良性的投入度循环,使自控力,真正升级成自律力。当这种自律力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开始运行后,就会成为一种无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牢不可破的循环。在这个循环圈里,我们与环境之间相互良性影响,并彼此促进,生生不息,循环往复。
适合阅读人群:想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突破现状有所提升的人
古尔推荐指数:★★★★★
读书是个非常私人的事情,本文只代表我的观点,请谨慎参考!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