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情太难了,我怎么可能做到?我不是做这个事情的料,我没希望了;他好厉害啊,年纪轻轻就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估计我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再怎么努力都追不上了。
这些习以为常,看似并无危害的语言,恰恰可能是我们无法进步、一直失败、坏情绪等等的罪魁祸首。
关于语言对一个人的影响,《认知驱动》一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路:
1.语言是幸福人生的开端。我们的语言会影响态度,态度影响行为,而行为又会影响结果。
比如《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的故事:
穷爸爸:“我可付不起!”而富爸爸则禁止我们说这样的话,他坚持让我们说:“我怎样才付得起?”
富爸爸解释说,当你下意识地说出“我付不起”的时候,你的大脑就会停止思考;而如果你自问“我怎样才付得起”,你的大脑就会动起来。
这种绝对化的语言会无意间关闭我们大脑的能动性,让自己不再思考如何克服困难。
而如果我们将这句话换成“我暂时还做不到”这样的开放性语言,就会暗示一种未来的可能性,让自己暗暗树立实现目标的信心。
可见,刻意运用语言的力量,可以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视角,造就不一样的结果。
语言学家本杰明.沃尔夫说:“语言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我们的思维内容。”德国最大的连锁超市奥乐齐(ALDI)的创始人也说:“改变你的语言,就会改变你的想法。”
2.另外,我们的行为(动作、表情、语言等)与思维会相互影响。
事实上,影响我们思维和态度的不仅仅是语言,其他的外部表现也会对内部状态产生影响。比如,当你用牙咬着铅笔然后不得不微笑的时候,你会感觉更高兴,因为面部表情会向大脑传送对于感觉和情感的反馈。而我们的神经元回路并不总能清楚地分辨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所以假如你在困境中假装大笑,你的情绪也会变得更轻盈。当然,如果你在愤怒的时候做出暴力的姿态,也会变得更加愤怒。
另外,简单地呈现某种姿势,我们也能改变自己的所思所想。比如刻意保持开阔的姿势,让身体占据更多空间,能增强我们关于力量和控制的感觉。如果你平常事一个胆小害羞、遇事慌张的人,那不妨主动改变自己的身姿,假以时日,你会发现自己变得自信和勇敢了起来。
所以说,在日常的生活中,请时刻觉知并审视自己的语言: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说积极地话,不说消极的话;
无论遇到什么人物,说和善的话,不说刻薄的话;
无论遇到什么问题,说开放的话,不说绝对的话......
以上就是书中给我们的启示。
总的来说,语言的力量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存在,而我们却恰恰把它给忽视了。谁能早一点正视它和善用它,就可以打破僵局,冲破枷锁。我们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给自己灌输这句话:“没事,暂时还做不到,又不是做不到”。虽然心里面可能会时不时冒出这样的声音:“根本就是在自我欺骗罢了,没什么用”。但没关系,这种情况实属正常,因为这就是我们的“本能”小人,它的喜好就是舒适、确定、简单、负面的东西,肯定会反感我们,但我们只要经常地给自己灌输这些话,鼓励自己,久而久之,不就信了嘛。当然,有关于成长的方面,单一的方法可能会存在局限,更多的时候需要搭配着来使用,毕竟“一个人”的力量肯定不如“一群人”,善用这些方法,一定会塑造一个更好地自己,取得更非凡的成就。
另外,我们在实践中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被语言给限制了。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多审视自己:是不是限制性的语言?这种影响很细微,刚开始我们可能会意识不到,但随着练习次数增加,我们的捕捉能力会变得越来越敏感。
2.我们的天性(默认设置)就是偏向于负面的。我们本性就是这样的,就像我们的初始设定:大脑、躯干,四肢,我们无法改变,只能去适应它,所以根本不用去自责、悔恨,与自己过不去,我们要做的是提升和精进认知系统,让我们对自己的掌控力越来越强,协调一致。内部都混乱了,又怎么面对外敌呢?
笔者以前也是不相信这些“大道理”,觉的就是一种自我安慰和欺骗罢了,内心非常反感。后来经过了实践,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之中,我会灌输自己开放性的语言,即使结果不好,我也能坦然面对,快速收拾自己,重新出发。同时,我的心很少会烦躁了,很快就能平复下来了:我只是暂时还做不到,仅此而已。至今,这句话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子里。
最后,困难和享受都是暂时的,没有一劳永逸,也没有永远的痛苦,这是世界运行的规律,不可能发生改变,谁能顺从和适应它,谁就能取得更大的优势。试着经常暗示自己,你会发现它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