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中学时因为痴迷于东野先生的推理小说,所以阅读了此书。
当时看得很快,懵懵懂懂又匆匆忙忙,里面的很多故事都不太记得了,只是记得当时恨透了女主,惋惜着男主,敬佩着追查多年的警察。记得在摘抄本上工工整整地抄下了两句的经典语句: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东野圭吾《白夜行》
一天中,太阳会升起,同时也会落下。人生也一样,有白天和黑夜,只是不会像太阳那样,有定时的日出和日落。有些人一辈子都活在太阳的照耀下,也有些人不得不一直活在漆黑的深夜里。人害怕的,就是本来一直存在的太阳落下不再升起,也就是非常害怕原本照在自己身上的光芒消失。——东野圭吾《白夜行》
今日,一不小心点开电影《白夜行》,又一次重温这个故事,剧情有些改变,记忆变得模糊,我也有了新的理解感受和不一样的心情。
是的,看完之后我陷入了压抑的状态,好像我看出来一些当出没有领会的道理,好像这一刻我对女主不仅有恨还有了一些同情。
于是我编辑一段话发给朋友:
一不小心又看了一遍《白夜行》,看完之后emo了[苦涩],为什么受害者会变成施暴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父母?*童*又是什么奇怪心理?
闺蜜看见回复:
噗 小可爱,你没有听过那样一个行为逻辑吗?被暴力打骂长大的孩子,会以为暴力和打骂是成长的一环,他们会习以为常,并将暴力和打骂付诸下一代,并且觉得理所当然。“我都是这样长大的,为什么你不可以?”这就是恶性循环。
这一刻我如梦初醒,专业知识又一次浮现我的脑海,道理其实我都懂,只是看完之后压抑的情绪占据了上风,理智感不知所踪。于是我回复:
有道理[苦涩]看来是我过得太幸福了[苦涩]就不应该点开《白夜行》高中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就是好讨厌女主。现在再看,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发现根源其实是在她母亲
她继续补充:
是呀,而且韩漫里对于欺凌者也会有一个定位。一般欺负他人的人,曾经也是受害者,或许是家庭的,或许是学校的。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但是这不是迫害他人的借口。
或许她说的太对了,这些熟悉的名词让我慢慢地恢复了理智。
是吧,听同学说她们看案卷里面也是这样的。我现在已经说不出话了[苦涩]后劲太大了,太压抑了,道理都懂,就是需要缓缓。理论知识都学了,就是一时半会短路了。
是的,这些原因和案例我早已知晓,本以为我可以平静接受人世间的善与恶,本以为经过一番磨砺我早已有冷静应对一切的心理承受能力。然而,这次的压抑情绪告诉我,我还需要锻炼。
或许是因为我电影的画面感更直观形象,音乐背景的熏陶让人充满代入感,一颗扬善惩恶的心在灵魂深处咆哮,所以才有了看完之后的短暂压抑情绪吧。
很快我恢复了理智,我知道孩子本生单纯得如一张白纸,他们是天使也是恶魔。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极大的,善与恶也是并存的。
今天我知道了雪穗和亮司悲剧的源头是家庭的冷漠、社会的冷酷导致的人性扭曲,是雪穗和亮司儿时的不幸让“恨”的种子在心中滋长,结出“恶”的花朵并不断蔓延而不可遏制。
愿每一个日都能被温柔相待,愿善意的种子在社会生根发芽,愿所有孩子都能成为善意的天使,愿我的所愿能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