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被一篇文章触动很深「我今年27,现在慌得一比」,“90后的中年危机,从27岁就开始了。27岁,真的是个坎儿”。
这个年纪,一觉醒来,忽然觉得什么都没意思了。的确,纵观北上广深及其他一二线城市中,每日最匆忙的身影莫过于第一批90后(90-95),他们每日奔波于城市的早晚高峰,拥挤在人群窜动的地铁公交上,将自己的青春甚至即将到来的中年献给了黄金地段的写字楼,夜深人静之时,他们又形单影只地回到租金飙升的鸽子窝,开启无穷的“静夜思”模式…
所有人以为他们努力工作,拼命赚钱,月薪早已过万,这才是理所当然。殊不知,作为他们中的一员,我北漂8年,仍没拿到过五位数…
看到这里,你肯的觉得活该!这人不是懒,就是笨!
然而,我从不承认自己懒和笨,却走着一条自己都未知的道路。来自8线小城的我,2010年以班级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北京某211重点大学,成为身边所有亲朋好友吹嘘的骄傲。
然而大学期间的我并不喜欢所学专业,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追求什么,看着身边同学做什么就做什么,时而碰见些优秀的人,也会照搬模仿,参与各种活动,混迹各种小圈子,认识些后来都走散的朋友,优异二字逐渐与自己远去,在大学校园里,大城市里,越发渺茫,平凡,走着许多人既定的路线…就这样一晃本硕七年,似乎也没有改变多少,却总有一种盲目的自信,相信自己以后一定会混好…然而这个所谓的“以后”至今还未出现。
直到毕业后,才逐渐懂得许多…
离校时,学校像个屁一样把你放出去,走出象牙塔,失去保护伞的自己对职业没有多少理解,所谓职业规划恐怕只能是理想化的自我安慰。因为专业偏,就业面狭窄,幸好上学时也做过几分兼职和实习,勉强能填补转行的空白,起薪自然不高,于是第一份工作来到一家国企上班,节奏适中,但年轻人压力大,唯一不足的就是工作一年后发现自己依然跟毕业时一样穷。而在外人眼中,都以为你学历不错,早已月薪上万,乃中高端人才!
而去年冬天北京的一把火,清退了无数的所谓“低端人口”,我时常嘲讽自己会不会也对号入座。贫穷不光限制了人的想象力,更限制了人的行动力,自我怀疑与焦虑似乎已成为90后的常态,我也如此。
我十分痛恨那些喜欢充当人生导师的人:“年轻人啊,要多吃苦,勤勤恳恳工作,莫问前程……”,张口闭口就是如此“佛系莫问前程”的大道理。大家都知道钱难赚,屎难吃,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屎吃了,钱没赚到”,盲目吃苦与卧薪尝胆有本质区别。
有人说,人越大,顾虑就越多,越放不开,不容易改变,很多思想和观念就开始固化,不断将自己禁锢在一个早已习惯的环境里。从我自己和身边的人中,我逐渐体会到了这一点,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自己还不算太老,很多事物依然能接受和改变。
于是,在贫困边缘徘徊了8年之久,我决定走出去,放下自己所为的顾虑,全身心接受市场经济的评判。在这一年里,出于职业要求,我看了很多书和很多的内容,也逐渐喜欢上看书,除了工作审稿之外,经管、社科、人文类图书我都喜欢,看见好书也会莫名地有一种心潮涌动。随着知识面的拓宽,会发现自己的认知早已不再局限于上学时候的专业和校园爱情故事,也不止于工作范围之内,而更多的是跟进时代的步伐,去探寻自己的关注点、兴趣点等。慢慢地,试图将关注点和兴趣点与工作结合,并运用其中做一些事情,或者去寻找与自己关注点和兴趣点相结合的工作和岗位,这两者同时并进。而在后者的寻找之中,也发现了很多机会,这也受益于某离职的前同事一句话“你不去面试,永远不知道自己在市场上值多少钱、缺什么能力。”
从6月份决心离职后,我试图重新修改简历并在招聘网站上公开,结果很迅速,一些大公司相继与我约面试,期初并不是很顺利,也遇到过一些坎坷,在面谈了几家之后,总结了对方所提出的问题和对方的关注点,这些对我后续面试受益匪浅,知道自己的短板和长处,扬长避短,思考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更有针对性地去求职,面谈也开始变得自然顺畅,月薪过万不是梦。
先就业后择业不乏是个明智的选择,但第一份工作的平台要尽可能大,或者给人锻炼的机会足够多。客观来讲,第一份工作对我有得也有失:失去的,挽回不来;得到的,今后长期受用,成为跳槽的一笔筹码。
北漂8年,没有月薪过万,没有存款,没谈过一次成功的恋爱……
北漂8年,房价高涨,发际线上浮,逐渐迈入油腻中年……
北漂8年,早年的朋友成主管/总监,曾经的同学相继结婚生子,年迈的父母健康不如从前……
北漂8年、10年、15年……不忘初心,滚去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