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熊二刚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和小朋友一块在我家里玩,我和宝妈坐旁边边闲聊边关照他们。熊二不时地去他房间补充新玩具过来,小宝大概觉得新鲜,熊二每拿出来一件他就抢过去,几次之后熊二不乐意了,说他老抢别人的东西不是好孩子。
两人发生争执,状子告到我们这里。小宝很委屈,倚在妈妈怀里问怎么才是好孩子啊?
这时候,我刚上小学的熊二马上举起右手,向前一步,很响亮地说:“我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下面就是他当时说出来的属于他人生的第一句名言:
他说:“你要是好孩子就做个好孩子,你要不是好孩子你就装个好孩子,装的时间长了,你就会变成一个好孩子了!这是我们老师说的!”
我惊喜地看着挺着小胸脯的他,真为他骄傲!而那位说出这样的话的老师又该是何等的睿智,她把一个积极的暗示根深蒂固的植入孩子们小小的脑袋里,具象成规则,从而影响和指引孩子们一日日成为好孩子。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暗示其实无处不在,它与其他的任何事物一样具有两面性,积极的和消极的。能成全你也可以毁了你。我的心理学老师就曾告诉我一个如何快速转化(情绪、看法、观点等等)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对自己重复想要的愿景,通俗一点其实就是
假话重复一百次就成真的了。
这就是暗示的作用。如果我们能将一些积极的暗示熟练并经常运用,也许能改善一些棘手的人际关系。
举个例子:大家可以自行脑补用以上两种暗示来改善婆媳关系。前提是你的婆婆不是一朵奇葩。
02
熊大上高三那年有两个同学大休的时候来我家吃饭,一个是小A,话不多,看上去稍嫌拘谨,很大众的长相。另一个小B,很干净的一张脸,话锋眉眼之间也灵光一些。两人差不多高,穿运动服的小A比穿牛仔外套的小B略显胖一些。
吃完饭男孩子们都去了儿子的房间,打闹发出的笑声不断从关着的门里传出来。我把洗好的水果送进去,四个孩子正叠罗汉般趴在床上玩手机游戏。
A趴在最外围,见我进来连忙起身说阿姨,我借你手机给我爸爸打个电话。
我连忙把手机递给他。电话这个少年这样对爸爸说的:
爸爸,我还在我同学家,刚吃完饭我还想在这儿再玩一会,我两点钟回家,回去补上学习时间,再多做一份化学试卷。这是我同学妈妈的手机,你要是有事找我就打这个电话。
我接过电话,下意识地看了看时间,离少年给自己约定的时间还有40分钟。
小B不屑的嫌弃他“张半天嘴多请半小时假都不够打电话的空,还得多做份试卷!”一副吃了大亏的架势。
小A语气淡定地说,已经玩了一上午了,下午再晚回去我爸爸一定不愿意,再说试卷早晚得写,晚不如早。
我说你没有手机么?你看他们都有。
少年说我妈妈现在不给我买,她说高中买了等到上大学的时候就旧了,程序也老了,到时候给我一次性买最新版的。
小B熟练的玩着手里的游戏,头也不抬地说道,你真是死脑筋,你妈也就能骗骗你,谁会一个手机用三年啊?上了大学你看看谁不换新的。
我没有说话。下午两个少年也相继告辞离开,熊大说小B肯定不会直接回家,我打赌他百分百去了网吧。一会儿子出来证实,先B在qq上约熊大开黑,说他已在网吧。
我若有所思,下意识地问熊大他们的成绩如何,熊大说他俩都是五十多名,我诧异地说真的假的?见我不信,熊大坏坏的笑着说,好吧,不吓你了,他俩都是五十名是真的,不过是小A在级部前五十名,小B是班里五十名以后。我做不了A也成不了B,我在他俩中间不好也不坏,和大多数人一样。
我释然。这个世界果然是遵守能量守恒定律的,一个自律又努力的人生貌似不够灵光,却会在不久的将来大放出异彩;而那些自以为是的放任和小聪明一定会在后来跳出来变成打脸的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