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巴比伦,能让人联想到许多东西,诸如空中花园、巴别塔、“巴比伦之囚”以及“汉谟拉比法典”等,但是这些东西实际上并不属于同一个巴比伦,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着两个巴比伦,即古巴比伦和新巴比伦,都因建都在巴比伦而得名,但前者是阿摩利特人,后者是伽勒底人。因两者都在历史上取得了众多成就,即使是知道巴比伦有新旧之分的人,也未必知道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正如巴别塔的“巴别”在闪语意指“混乱”一样,巴比伦也经常会让人感到混乱。
古巴比伦:阿摩利特人 汉谟拉比 《吉尔伽美什》 巴别塔
在众多世界史中,说到文明的开端一般都会提到美索不达米亚,而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中,“巴比伦时代”即是在“苏美尔时代”之后的第二个历史阶段,但是古巴比伦人跟苏美尔人之间在文化上并无太大区别,如果说要区分两者的话,主要从地理跟语言上区分,苏美尔时代的文明中心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最南端,到了巴比伦时代,重心则北移到了阿卡德,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以巴比伦为中心。
汉谟拉比(公元前1792-1750年)是巴比伦帝国的缔造者,也是阿摩利特人最伟大的统治者。尽管他在征服领土上的确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甚至自称“天下四方之王”,但是之所以能被被历史牢牢记住,是因为他颁布了现存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有条理的法律文集——“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一共有282则条文,但我们只需知道其核心原则即可,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也是为什么“汉谟拉比法典”被称为同态复仇法;其次是“让买方小心提防”,这条原则放在现代,估计众多网络奸商做梦都要笑醒,这条原则的意思是一旦你买下了商品,哪怕是假冒伪劣商品,甚至你因为此商品收到任何伤害,卖方都不负责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汉谟拉比法典所追求的目标与现代法系不同,是为了制止争斗,当买方失去权力,自然不会去跟商家争执,否则受到惩罚的将会是自己。
将《吉尔伽美什》归入到古巴比伦的成就中或许不太准确,因为《吉尔伽美什》的主角是一位真实存在的苏美尔时代的国王,他的传奇故事被几个世纪的苏美尔人口头相传,直到公元前1900年,一位闪族说书人才将吉尔伽美什的四五个传说汇编成一部”史诗“,相当于古巴比伦时代的荷马,如果《荷马史诗》能归功于荷马,那么将《吉尔伽美什》归到古巴比伦的成就中,相信也未尝不可。
在《吉尔伽美什》中有一个故事,即吉尔伽美什为求永生,向一对老年夫妇请教。上帝决定发洪水毁灭人类时,这对夫妇躲在一条方舟中而幸免于难。是不是觉得这个故事很熟悉?最早的希伯来人正是居住在美索不达米亚某一地区,讲的语言也与古巴比伦人的语言密切相关。另外,犹太—基督教传统的两个基本特征:个人祈求与宗教内省行为亦在古巴比伦的宗教中有所体现,所以,希伯来人的宗教及其思想可以说有一部分是继承并改造自古巴比伦人,通天的巴别塔指的也应该是古巴比伦人的庙塔。然而,由于受到新巴比伦人的进攻,甚至沦为巴比伦之囚,使得希伯来人的先知对“巴比伦”作了种种痛骂。
新巴比伦:空中花园 尼布甲尼撒 巴比伦之囚 巴别塔?
关于巴比伦城,其实我们更了解的是新巴伦人也就是伽勒底人的巴比伦城,不仅是因为时间上离我们更近,在考古上有更多发现,另外也因为当时的希腊旅行家对这个城市的部分描述被留存至今。
能够受到旅行家如此地关注,巴比伦城自有其不凡之处,不提其惊人的规模,光是其城墙就被古希腊人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更不用说同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如此城市,想要不受到旅行家的关注都难。
如果古巴比伦人最著名的君主是汉谟拉比,那么新巴伦人与之对应的君主则是尼布甲尼撒,无论是巴比伦城墙还是空中花园,都是在尼布甲尼撒的主持下兴建的,也同时是这一位君主征服了耶路撒冷,将大批犹太人带到巴比伦当奴隶,著名的“约柜”据说就是在这时候丢失的。
虽然说“巴比伦之囚”的逆境对犹太教有催生作用,但犹太人想必不会因此而感谢新巴比伦人,有一则著名的短篇小说讲述巴别塔正是新巴比伦人奴役犹太人来建造,这样的话就不难理解犹太人对新巴比伦人的恨意,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圣经》中上帝会对巴别塔的建造降下神罚,而且,新巴伦人在建筑上的巨大成就更容易让人相信是他们建造的巴别塔。当然,更大的可能是在古巴比伦时代就有关于巴别塔的传说,到了新巴比伦时代,犹太人根据情况又进行了改编。
所以,关于巴比伦人,我们只需记住古巴比伦跟新巴比伦的两个君主即可,前者是汉谟拉比,阿摩利特人,他的功绩是“汉谟拉比法典”;后者是尼布甲尼撒,伽勒底人,他主持建造了空中花园,对犹太教的创立影响深远的“巴比伦之囚”正是他一手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