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报采集策略
1.情报收集技术
主要依靠自己建立的情报网络,及时把握住机会,把竞争中的关键角色吸引到自己这边。情报的搜集以及接下来对情报的巧妙使用,促成了决定性的招贤纳士。
2. 情报工作素养
这些外貌普通的中情局官员有着独特的品性:“优秀的特工都是伟大的听众”。他们可以轻松自如地发起谈话,还能把一个看似普通的闲谈导向彼此都感兴趣的话题。
“谈话中的某个时刻,你会惊奇地发现,是你在滔滔不绝地谈话,而特工则是毫不费力地从你那里获取信息,而且还会记得你每次讲到的各种细节。 ”
中情局官员会是你遇到过的人当中最讲原则的一部分人。诚信的理念已在中情局深入人心,并像血液一样静静地流进了这个主要在影子里工作的组织的每一根血管。
他们同时拥有看似矛盾的两种特质,间谍靠操控或者撒谎的技能和目标见面,可一旦摘掉面具,就要严苛地遵守诚信道德,以此来建立牢固的信任。
商界也需要严守道德,要把自己的声誉和诚信置于最高的地位,你对别人或者组织存入的信任资本越高,你越能获得更多的回报。
中情局官员从不对自己的同事撒谎,即便是一个无碍的很小的谎言,也会被审视是否应该继续留在这个组织,这个机构依靠每一个成员的精诚合作,团队内部绝不允许有丝毫的欺骗,尽管他们对外经常互相掩饰身份(精细的谎言有助于完成使命)。
二、“反间谍”策略
如何能增强自己和企业的“反间谍意识”?如何保护自己的信息?作者告诉你几条法则:
1.情报的价值是不断变化的
“反情报工作的关键就是要避免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情报分子盯上而沦为一名受害者。”
不要按照传统的意义判定自己的工作和“机密”没什么关系,就认为自己掌握的信息对别人没什么价值。
商业谍战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事情,竞争对手盯着的都是你不愿意提供的竞争优势,信息的价值有时甚至难以用金钱估量。
2.防范来自组织内部的安全风险
信息透明和信息保密这两者之间始终也没有完全实现平衡。
要防范来自组织内部的安全风险,从根本上保护公司不受商业间谍活动的破坏,你需要假想公司内部已经潜伏了间谍分子,一定要明白这种假设只是帮你构建安全防范、鞭策自己,而不要影响真实的“信任”。
第一,要确保自己的人脉“真正的”广泛。
不要把自己的信息源固定为和自己同一级别的人。 你需要与公司各个阶层的职员保持接触,树立一个广开言路的形象,大家有什么“异动”情况都会乐于与你分享。
第二,培养对“数据”的敏感。
你需要知道你公司的前员工去了哪里、新员工来自哪里、谁在挖走自己的客户、对手多长时间能追上自己的优势 。
第三,倾听你的诋毁者。
但若无视批评者的负面言论,将会遮掩住潜在的威胁。
首先,要知道哪些职员离职的时候心怀不满,离职面谈应该是助人的、保密的,要么解决雇员对雇主的抱怨,要么确认该员工不适合自己的企业,最好能让你的雇员心情舒畅地离开公司的大门。
此外,要评估顾客的“心情”,要建立一种为顾客服务的氛围。要了解公司在公共领域的活动痕迹,看看评论者对你的公司和产品都说了点什么。
最后,要知道你的优势也是劣势,企业现有的竞争优势也是对手明显的攻击目标,比如,你的优势是因为服务一流而获得了极大的声誉,那么对手就可能精心策划一些负面宣传来打破你的优势。
3.建立你的“红细胞部队”
对于个人或者组织,红细胞战术需要你找两个竞争对手,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也可以是假想中的,一个是为人规矩、做事合法的人,另一个则显得狡猾卑鄙、不择手段。列出你的优势和劣势,想一下这两个对手将会如何“对付”你,你又如何应对。
三、中情局的招聘及组织策略
1.审视自己的招聘策略
在做聘用决定时,一定要尽力让当事人掌握准确而详细的实情。
企业制定标准的时候应避免下面的错误:凭直觉招聘;招聘标准不理想,或者空洞模糊,或者过于简约。
一份详细而恰到好处的招聘广告就能够筛选掉很多求职者,还能避免招进来的人上岗两周后因期望落空而离职,因此,你最好在招聘时就评估求职者能在多大程度上适应他们可能面临的困难。
2.有效筛选
首先,证实简历上的“事实”。简历上写的履历印证了人往往都是美言者,你需要通过自己在行业里的人脉来求证事实真相。
其次,证实求职者的技能。用具体的实例询问他们,为所需岗位的关键技能设计一个面试。
3.关于“挖墙脚”
你先要确定自己最需要的技能人才,以及哪家竞争对手拥有这样的人才最多。那些能够带来实实在在改变的人员才是你的目标,确定“目标对象”时还必须要考虑他带团队的能力,他需要有能力迅速成功以便折服他人。
你要想挖别人的墙脚,除了待遇,你还得提供一个更加令人向往的工作环境。
4.中情局的组织策略
第一,鼓励经常换岗。
每一份工作都和上一份截然不同,这样的策略很适合那些工作高效、好奇心旺盛的人。公司可以通过调整职员的部门、岗位、地区来降低员工的职业倦怠感,尤其是那些晋升空间有限的小型公司。
第二,因人定岗,而不是因头衔定岗。
如果你的企业招聘到了顶级人才,就不要让他们消耗在没有挑战的岗位上。承担任务的标准应该是雇员的技能而不是职位头衔。
第三,充分利用跨职能团队。
第四,善用单打独斗之人。
不要试图去改变那些不善于团队合作的人。
四、情报界的竞争策略
1.分析你的领导
给你提供4个问题帮你完成你的领导力分析:进入领导圈子内部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领导会给哪些人奖励?领导会惩罚哪些人的失败?领导从内部提拔起来的人和从外聘用的人之间有什么差别?依据这些,建立一份公司领导的档案,可以避免自己“踩雷”。
2.分析竞争对手的行为模式
企业也有行为模式,虽然人事巨变、技术突破等因素会导致变革,但大多数情况下,你可以合理预测对手在一种特定的情况下会如何行事。评估对手需要你彻底了解其历史、领导力分析和重要的人事状况。
3.建立你的“帝国”
建立自己的“情报系统”,和那些前台、助理等人交朋友绝对划算,你永远不会知道你可能会从他们那里收获些什么。
五、跟中情局学应聘技巧
1.选定目标
选定目标是一种双管齐下的信息获取过程,首先你需要确定谁能让你得到所需信息,接下来再巧妙地设计一个“钩子”,以钩住目标对象。
一个合适的“钩子”通常包括下面3个要素:初次见面的理由,建立联系的理由,持续见面的理由。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很容易找到一个人的相关信息,并以此作为接近他的理由。
社交网络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即便那些公司高管没有Facebook主页,也有可能会参加一些慈善机构、校友会、俱乐部或者专业组织,所有这些交际“足迹”会帮你洞悉在何处以及如何会见并“招募”你的目标对象。
2.策略性诱导
策略性诱导就是避免直接问问题,用一种和蔼可亲的方式问问题,让对方在放松的状态中透露一些通过直接提问都不易得到的信息,也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点滴式地获取信息片段,再拼凑成完整的答案。
贸易展销会、社交晚宴、行业会议都可以在“闲谈”中收集到各种看似不重要的信息,但汇总拼凑起来可能会远远超过你的预期。你首先要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信息,然后预设各种问题并找准能导向你所需信息的谈话方向,注意提问既不能含糊不清也不能咄咄逼人。策略性诱导特别适用于两个企业情境:产品首发会和求职面试。
面对谨慎少言的人,我们该怎么获取信息呢?可以这样:
一是,先舍后得,先谈自己的情况,“用一种谈心的且易引起信息交流的方式,你就会自然地得到对方的相应信息”,但千万别说的比对方还多。
二是,运用话题转换策略,一步一步接近敏感的信息,你可以在谈话前就设计一份“话题转换路线图”,准备几个无害的聊天话题,这些话题要具备相关性和合理性,一点点转向更敏感和重要的“兴趣话题”。
三是,如果你向目标对象表明,你的拜访是由于一位可信任的第三方的推荐,那么目标对象就会以一种更为轻松的方式和你谈论敏感问题。
3.证实事实
除了提问,学会倾听和观察,一样可以获得信息,甚至从一些细微之处也能得到你要寻找的东西。从谈话中获得的信息,要么与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相互证实、要么相互抵触。因此,要确认一个信息,就得需要多重信息源。
4.密切交往
招聘周期的最后一步,就是不断努力同目标对象密切交往,建立信任。这不意味着你要试图建立一种朋友关系,事实是,你只需要建立一种互利的职业关系。
六、跟中情局学营销策略
1. 建立关系而不是卖出“产品”
首先,你要全面评估你的目标,弄清楚他的个性和缺点,可能很多人认为初次见面前的准备工作很重要,事实上最重要的评估工作是你们初次见面时,所有策略的目的都是为了找到共同点、争取第二次会面。
2.根据听众反应来说话
对于一个“销售”,千万要避免的就是“自动化表达”,或者说叫“陈词滥调”,当你一次次地向人宣介产品的时候,你的言语可能已经机械固化了,你的听众再无法从中听出真诚。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培养即兴说话的能力,就像完全扔掉演讲稿一样,时时关注着对面听众的反应。
3.定期回访
在商界,要定期的约谈和回访你的客户,维护和修建你们的私人关系。
4.重视“时机”
你需要特别关注当地和行业新闻,推算那些意外结果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好处,越早明白,就能越早行动。
5.自知之明很重要
从关系建设来讲,自知之明的关键是知道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如果你不能充分了解自己的“他人印象”,就算再研究目标、再设计对话,你们的交往依旧难以维系下去。
七、跟中情局学危机管理策略
企业要度过危机,就需要学会以下五招:
1.凝聚共识,目标明确
企业管理者首先要绝对诚实,只有把好的坏的各种消息及时地告诉员工,他们才会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而不是去揣测到底有多糟。其次,给公司制定一个现实的目标,比如多经营一周,大家至少知道该做什么。此外,还要给那些心神不定的员工提供可兑现的承诺,不让他们因为生计问题而另谋他就。
2.持续奖励,鼓舞士气
吝啬只会降低员工的士气,而停止激励或认可下属则意味着“在企业最无助时,你已终止你身为高管应发挥的最重要的一个作用”。
尤其是危机中的激励,会比任何时候都有效,持续的认可会增加员工的忠诚度。危机时期,一个在员工加班时自掏腰包买披萨的老板,一定会得到大家的敬重,
3. 亲临一线,直接沟通
危急时刻,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找到高级管理人员,这一点有太多的企业做不到,高管的回避只会令事情雪上加霜。正确的做法是“向员工求助”!让更多的人动态参与短期以及中期“危机应对方案”的制定,越具体越好,最好分工到人。
4.下放权力,保护员工
下放特权是有风险的,但危机时刻最值得信赖的,就是长期以来一直接触客户的一线员工,因为他们最了解客户。
5.重新分配资源,不断变革
对危机中的企业而言,重新整合资源,就是要调整企业管理重点,重新确定方向,为员工面对新现实提供资源,进而胜任工作,共同度过危机。
总结
本书作者讲述了将自己在中情局学到的技能和思维运用到商业实务领域的有益尝试。这本书能教会我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职场、商场中,像间谍一样的思考。
“商场如战场”,换个角度看待商业世界,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推荐给大家。
我是何舒卉。
白天是三尺讲台教书匠,晚上是知识服务工作者。
读完我的文章有收获,记得关注我、点个赞或者打赏点吧!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