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老师推荐过Ray Dalio 的一本书《原则》,并表示自己也非常认同里面的内容。自己没有看过这本书,但对其中对原则的意义和运用,深以为然。
我问自己,在生活处事中是否有自己的原则?有,但是,是零星的,众多的,不成系统的。于是即使有这么多原则,但依然没有改变太多的现实生活。
为什么原则有用,自己却不能从中受益,我想这可能和两方面有关。
一方面,自己只停留在了认知层面,并没有据此制定自己的行动措施。想想总是容易的,但是想要分辨这个原则是否适用于自己的生活则是困难的。
另一方面,即便制定了原则,也没有养成定期回顾并复盘的习惯。一条原则融入到我们的行动中,就像一个习惯的养成一样,是一件需要耗费很多时间的事情。而这个过程必将伴随着大量的重复练习和复盘。今天我遵守了哪些原则,我违背了哪些原则,哪些原则需要修改,哪些原则需要加强,这些都是隔三差五就要好好梳理一遍的事情。
我自己在一路成长的过程中,也零零散散地记录了很多自己的原则,有关工作的,有关生活的,有关家人的,有关方方面面的原则。虽然还不是很系统,虽然还在不停地修正,但事实就是:
有原则比没有原则强;
有零碎的众多原则比只有几个原则强;
有系统的原则比有零碎的众多原则强。
最近单位发生的很多变化,一些是非常积极和向好的,但是环境的变了如果自己还固守以前的行为方式,难免会出现问题,被新时代所淘汰。建立新的原则,认真坚守,积极调整,不断适应新时代的新情况应该是自己当前最需要做好的事。
一个没有原则的人,在外人看起来好像是个老好人,谁都不得罪,但只要和他相处了以后,多半都会为这种没有原则而头疼。
现有些人在处理人和事情方面游刃有余,但是一旦涉及到自己他们便无能为力。不论是早年的创伤,还是成长中的打击,都可能让一个人在面对自己的时候,采取非理性的方法,最终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我们最终想要的其实不仅是财富自由,我们希望通过它让自己活出更精彩的人生。但是如果没有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即便给你再多的财富,你也会将它们挥霍一空,没有办法获得幸福。
比如说,一些人抱怨自己的自制力太差,没有办法达成既定的目标;也有人说自己即便现在赚了很多钱,但依旧不能摆脱焦虑的阴影。要学会如何能和自己平和共处,并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
而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梳理出自己对于每件事的原则。我们之所以在重要的抉择面前束手无策,就是因为平时并没有对自己的原则进行过打磨。
整理自己的原则,其实很难,因为时常要面对冲突、失败与羞辱,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其实没有原则的根本原因,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有属于自己的必须坚守的原则的根本原因。
可 Ray Dalio 的《原则》这本书中给我们这些普通人设定了一个很好的起点,他帮我们总结了制定原则的“基本原则”:
这个原则既然这么重要,那它意味着什么?
如果我坚守这个原则的话,有什么事情是我绝对不能做的?有什么事情是我必须做的,不得不做的?
在我坚守这个原则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什么?我是如何克服那些阻力的?
在我坚守这个原则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什么?
在长期坚守这个原则的过程中,我吃了哪些亏,得了哪些便宜,总体上的得失如何?
最近工作上的调整又和自己擦肩而过,不管是运气差还是为更长远发展考虑,事实已然这样就应该好好面对。针对下一步工作,希望以下四点原则是自己可以认真坚守和不断打磨的。
1.嘴严。根据长期的工作斗争经验和观察,这一条极端重要。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什么时候能说,什么时候绝对不能说,什么话能跟谁说,什么话跟谁绝对不能说。复杂问题简单化,说话这个事把握住这一点就可以了,嘴严,必须说的讲清楚,可说可不说的不说,不能说的就要烂在肚子里。
2.靠谱。
罗胖很精辟的总结过靠谱的含义: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靠谱不是你什么事都能办成,而是你能办好这样的事,每次都这样,形成一个稳定的预期,不给协作者和领导带来风险。
在网络协同的环境下,能力大,不如能力确定。能力越确定的节点,吸引到的连接就越多。连接越多,价值就越大,这是对你靠谱的回报。
“靠谱”这种品质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为啥?因为衡量人的价值尺度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过去,一个人被高度评价,是因为他个人能力强、品质佳。但是现在一个人被高度评价,是因为他能够更顺畅地和网络协同,甚至能够领导和发起网络协同。从网络的角度评估人,而不是孤立地看这个人本身,已经是我们的一种认知习惯。
3.随和。真正的好脾气不是天生的,它恰恰来自于理性的思考。
很多人喜欢争对错,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争执除了影响自己的心情,并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积极的反馈。
能够想明白“正确”本身可能并没有那么大价值,才是你迈向心平气和的第一步。
生活中有太多“正确然并卵”的事情。如果每次碰到这样的事情,都要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而争个面红耳赤,那估计你就没有任何时间去做正事儿了。
争执和说服没有用,不如选择沉默的包容,性格看起来自然就随和了。
4.有分寸。只要留意一下日剧就可以发现,日本的人际交往格外注意距离感,哪怕关系已经很近了,但见面还是会点头哈腰,说话还是会使用敬语,音量总要克制在中等程度以下,行走坐卧总要保持得体的仪态,很少有拍着肩膀大呼小叫、称兄道弟的时候。不论是谁,好像都有一种矜持,都在存心和别人保持距离。这正是“以礼自防”的一种体现,拉开的距离正是设下的防区。正因为有了这个防区,别人就不会对你过于亲昵,自然也就不容易冒犯到你,你抗拒别人的冒犯也会来得更容易些。
孔子说女子和小人“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正是因为这些人往往缺乏贵族修养,缺乏“以礼自防”的意识,和你打交道的时候完全没有距离感,换言之就是没有分寸。
工作中与人交往,没有距离,就没有了防区,被侵犯的几率就要大很多。
想清楚,干明白,事事精通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原则是方法也是方向,希望自己能看清形势,把握机会,获得成长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