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感谢凝炼吟诵班的老师们,为了大家如此付出!
今晚的吟诵练习从晚八点一直到快十点才结束。本来该九点半下课,但是大家的热情很高涨,一直排麦不肯下线,由心老师正赶上今晚有空,于是陪伴大家多读了将近半小时。晚九点我才感觉练得差不多了要上线,却一直没排上麦,不过此时听点评也已经很有收获了。
这是学习吟诵《秋声赋》的第四周。跟着凝炼吟诵班老师学唐调好几个月了,却总感觉还没摸上唐调的吟诵门道。诗词还好,比较短,一周就练习熟了,古文却有些难,特别是这篇《秋声赋》,文章长,我感觉难度挺大。第一周初学时,我就觉得头大,晚上一个半小时除了把老师教的一句句录下音来,几乎没学会什么。越觉得难学越不想学,第一周结束我一点儿没练,总以为能和上一篇文章似的,到第二周复习时就能学会。第二周晚上上线一听,不少学友都能把文章吟诵下来了,我却还是一句不会,不知道哪个学友吟诵的对,也不清楚哪个学友吟诵的不对,自己不会吟,听老师点评也没有任何用处,于是赶紧下线,找出录下的老师的吟诵录音,对照着文本一句一句地去学。文章太长,从头到尾听完再重新听,始终找不到感觉,于是决定先学第一段。我一遍遍播放,反复听,找语感,高低长短用符号标记,然后一句句去练习,终于在下课时,我学会了吟诵第一段。第二周往群里发录音,别的老师发一篇的录音,我只能发一段的。练了三四天,第一段才练熟。于是再练第二段。好在第二段非常短,很快学会了。不过第三周上课时,估计也就只有我只会前两段。趁各位学友让老师检查的时间,我赶快学习第三段,多少能找着点调了,也没敢去排麦,因为这才文章的一半呢。学了前三段,继续每天往小组群里发两遍,遇到组长给我指出不足,我就赶紧再看看文本,去改。遇到组长为我点赞,我偶尔也感觉小有成功。感觉离这一篇文章结束的时间不远了,我怕学不会,就赶紧拼了命的学第四自然段,想在第四周上课前把剩下的两段也学会,却因为没有时间没做到。今晚一上课,我去课堂上溜了一圈就赶快出来了。打开老师的录音,再一遍遍反复听、做记号,突然发现最后的两段内容不少,却不难学,听了几遍也就学会了。高兴之余,想起了“第七个烧饼”的故事。没有前面反复的练习做底,不会有最后这两个自然段很快地学会。
我高兴地再返回课堂,此时听别的学友吟诵、老师点评,就完全能回味过来了。我按老师的点评来对照自己的吟诵,又懂得了一些技巧,比如,吟诵这篇文章不能四平八稳,要有高低缓急,什么地方应该缓什么地方应该急等。整篇文章能吟诵下来了,便也想上麦试一试,等了半天也没排上麦,不过听听也学到了不少。
学吟诵,我有了真正做学生的感觉:当我一点不会时,我只想躲,因为老师为优等生点评什么我根本听懂;当我会一半时,我会边听边学,但是不敢露面;当我自我感觉全部学会,便也跃跃欲试,想请老师点评,以便精益求精。
我学吟诵《秋声赋》的过程,不是很像一个差生的学习成长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