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悦
作者简介:保罗·卡拉尼什,美国著名神经外科医生,作家。
1997年生于纽约,获得斯坦福大学英语文学及人体生物学双科学位,后于剑桥大学获得科学史与哲学研究硕士学位,并以优异成绩从耶鲁大学医学院毕业,即将获得斯坦福医学院外科教授职位并主持自己的研究室。在就任医学期间,保罗曾因其出色的研究成果,获得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最高奖。
2013年即将抵达人生巅峰的保罗,忽然被诊断出患有第四期肺癌。自此,他开始记录自己的余生,反思医疗与人性。他的记录文章被刊登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诸多一线报刊上,获得了全球读者的关注。
2015年3月,37岁的保罗告别妻子和女儿,离开人世。
寒假,我读完了《当呼吸化为空气》这本书。这本书的主人公也是作者本人,保罗·卡拉尼什,他是一位神经外科医生,正值事业巅峰却身患癌症去世。他从小时立志成为医生,治病救人,直到从医生变为患者他始终在探寻生命的意义。我记得在网上搜书时,这个书名立刻吸引了我:一个轻飘飘的羽毛在空荡的封面上,跟周围的书比起来,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可当我真正开始起来,我很快被主人公的勇敢所感动。卡拉尼什把自己对生命的解读和他的经历完美地融入到了这本书里,瞬间成为我最喜欢的书籍之一。
首先,《当呼吸化为空气》的结构是非常有创意的,让它比一般的自传更加精彩立体。卡拉尼什使用的结构并不是按时间先后排序的,而是在序言里直接介绍了自己的病情,又跳回了童年的一些小故事。我在一开始时并不理解他为何要这么做,可在读完之后我觉得他是为了体现生命的短暂性:仿佛一秒就达到了人生巅峰,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实习生,又一秒就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句号。我曾经看过他在斯坦福的一个采访,也似乎从自传也证明了这一点。 他说:“在患癌症后,感到时间逐渐像一种空间一样,一下失去了人生中的目标和向往”。如同他在书中的第一部分描写小时候想成为作家,却在长大时成为了医生的转折,这种在时间线上跳来跳去又折射进入空间的结构,让人觉得死亡的壮丽和生命的宝贵。
同时,卡拉尼什的写作风格非常的简朴,没有华丽的语言或夸张的笔法。他简单的语言给读者带来了故事真实性,也从中能感觉到他的人性。他没有把得癌症的苦难写的非常有戏剧性,而这种简单的故事便让我意识到卡拉尼什的故事举重若轻,让我更能体会到他真实的喜怒哀乐。我觉得现在有很多的自传都把人生的经历写的尺水丈波,可对我来说这种朴实的自传才是最有魅力的。
《当呼吸华为空气》也富有着深厚的人生哲理,关于生与死的意义,让我大开眼界。卡拉尼什在自己的自传中探索了生命,爱与死亡的关系,让我自己也思考这个问题。比如,他在书中把抢救病人比做与死神的战斗,抓住死神,掀开他的斗篷,把病人从死神手里夺回来。除此之外,他把当医生时给病人们治疗的与死神战斗心态与自己患病时失去向往心态进行了对比,他说再也不用考虑下一个十五分钟的工作效率了,这一点非常打动我。从他患病前医生的角度,挽救这么多患者的生命,面对死亡和生命的凋零他逐渐感到麻木,把患者们的治疗看成要完成的任务。然而,作为医生你会不断经历生命的脆弱,尤其当他自己身患肺癌的时候,他重新意识到生命的宝贵,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影响。他反省的过程也让我认识到生命是多么珍贵:人一旦遭遇顽疾,最大的变化是价值观,也突然看清楚人生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
读《当呼吸化为空气》时,我也对自己之后的职业进行了一些思考。我从很小就很想当一位医生:毕竟父母,爷爷奶奶和很多家人都是学医学的。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医生这个职业的意义有了新认识:当医生的过程是非常艰辛,可当医生也可以让你对生命与死亡和人生的价值有全新的认识。
总之,卡拉尼什的自传不仅仅是一本精美而令人心碎的书,它还让人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宝贵。他在这本书中给世人留下了无比珍贵的哲理,让我对这个话题有了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