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创伤理论对心理疗愈的重要性不亚于弗洛伊德、荣格大师的心理学说。这本书找到了“错”的另一个途径——不是我的错也不是你的错,是TA的错。这个它就是与我们最亲密的三代家庭成员。
“我的一生充满羞耻。我甚至都猜不出正常人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太宰治
太宰治写下了《人间失格》后终于第六次自杀成功。然而杀死他的并非自卑、怯懦、痛楚、绝望——所有这些只是一些负性的标签和形容词,真正折磨他一生并杀死他的,是羞耻感。羞耻感就像一只看不见的幕后黑手,它推动着人做出偏差行为,如酗酒、吸毒、药物滥用、混乱的性关系等,以躲避无法形容的痛苦的复合感受,并最终因为这样的行为陷入更深一层的羞耻与自责中;而这样的行为在他人眼中也会被冠以“咎由自取”、“作茧自缚”的标签,神情鄙夷,不值同情。——“羞耻感是别人口中关于你的谎言”。
《这不是你的错》讨论的核心问题是“羞耻感”。作者本人也曾是童年虐待的受害者,深受羞耻感的折磨。在自愈并成为一名治疗师之后,结合自己所聆听并指导了成千上万来访者的经验,写下了这本书,帮助童年受虐经历的受害者们了解羞耻感的来源、表现形式,通过使用慈悲心悲悯自己和正念疗法来摆脱羞耻感、提高生命的质量。作者认为“羞耻感”是折磨人的核心原因,有效的疗愈方法是“自我悲悯”,自我悲悯可以加速人体释放催产素,让人镇定。 究其原因乃小时候被虐待(漠视、伤害、性虐、语言虐待等),无力保护自己、无可奈何地承受、暴露感,皆让人产生极强的自责和愤怒,因为小孩子一般觉得都是自己的错,养护者作为权威是正确的,故这股洪荒之力般的矛盾情绪被内化为羞耻感潜藏在心里。 长大后,这批人面对亲密关系变成强迫性重复,即想去改变一个父母相似的人,或变成施虐者,容易动怒,自我惩罚(吸烟喝酒烫头)…这些都是被“羞耻”奴役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