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会生气——这很简单。但选择正确的对象,把握正确的程度,在正确的时间,出于正确的目的,通过正确的方式生气——这却不简单。——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这句话是有条件的,在一些智力受到局限的“软领域”,如在情绪自我调节和同理心能力比纯粹认知能力更为突出的领域。)
1情绪的功能——用心去看才看得清楚,本质的东西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小王子》圣埃克苏佩里
情绪的力量是巨大的,人的行为由情绪驱动,汽车由马达驱动。强烈的感性会战胜理性,为朋友两肋插刀,为亲情忍受痛苦。当人被情绪控制的时候,可能会失去理智。因此管理情绪至关重要。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理性,人如果失去理性就是动物。人的欲望无限,而资源有限,因此必须学会管理欲望。情绪无限,而自由的空间有限,因此必须学会控制情绪,不能让情绪泛滥。 因为激情会压倒理性,所以开玩笑必须受控,不能开过度的玩笑。激情压倒理性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缓慢形成的,如同固化在人脑中的程序一样。但是今天社会发展速度太快,过去缓慢演进的程序不再适应今天的环境,因此要进行人为的干预,实现新环境下的演讲,让理性战胜感性。
人的情绪直接引起生理反应,情绪可以调动本能,
人有两种心理行为:一种是情绪心理的行为,另一种是理性心理的行为。我们有两种心理,一种用来思考,一种用来感觉。感性如心,理性如脑。脑认为不应该这样想,可是心却不能和脑一致。例如脑认为我要忘记她,心却还是想念她,感觉越强烈,情绪对心理的控制能力就越强,理性的作用就越弱。理性和感性就如同一个跷跷板,有零界平衡点,也会有失衡的时候。
1)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
“元认知”、“元情绪”;分别代指思考过程的知觉以及对自身情绪的觉知。——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对内在心理的秩序关注,是自我观察,是跳出自己看自己。作为傍观者,站在自己的傍边观察自己(临在),而且保持中立。临在是自己拯救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自我意识指:知道自身的情绪,也知道自己对该情绪的看法。例如“我生气了”“生气对我不好”。
对情绪有了自我意识后,有两种处理方法:被情绪吞没,被动处理;接受该情绪,主动处理,使自己情绪受控。
自我意识。在情绪发生的时候有所意识,这种人通常比较善于处理自身情绪生活。他们对情绪有着清晰的认识,有助于其他人格特质的发展。他们熟悉并确定自身的心理限度,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往往对人生比较乐观。这种人在陷入负面情绪时,不会作茧自缚,能够迅速摆脱这种情绪。总而言之,他们对情绪的关注有助于自身的情绪发展。
吞没。这种人情绪主宰了一切,他们常常感到被情绪吞没,无力逃离。他们反复无常,意识不到自身的情绪,迷失于其中而不自知。因此,他们很少会努力摆脱负面情绪,无法控制自身的情绪生活,经常感到压抑和情绪失控。
接受。这种人通常很清楚自己的感受,也往往接受这些感受,因此不会试图作出改变。这种类型还可以细分为两种:一种经常有好心情的人,他们没有动机改变这种状况;另一种是容易心情不好的人,他们虽然知道自己的感受,却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不采取任何措施改变困扰情绪。后面这种模式常见于陷于绝望的抑郁症患者。
2)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
对待困境的两种注意力立场;把自己置身事中和置身事外。置身事中增强了情绪反应,置身事外弱化了情绪反应。——极端来说,如一个大学生发现并灭火的过程,灭火的整个过程是走过去的。这是一个情绪强度最低的案例。本质上说这是一个没有激情的人,他对生命感觉很少甚至毫无感觉,即使面对火灾也是如此。
女性的情绪体验比男性更强烈。有适度情绪敏感的人,情绪生活比较丰富。情绪反映可以是个连续体,一端是没有任何情绪感受,一端是过度的情绪敏感性。——除去性别差异,情绪敏感性较高的人,即使是很小的事情也会引发情感风暴,当然结果有好有坏;另一方面,哪些处于另一个极端的人,即使在最直接的环境下很难体会到任何感觉。需要依靠语言来表达。
“如果你能用语言来形容你的感觉,你就拥有了它”——情绪是需要语言去表达的!
情绪感受对个人选择起到关键的导向作用,强烈的感觉会破坏理性,但是没有感觉会破坏选择。理性和感性共同完成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