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很容易患知识焦虑症。
被淹没在信息洪流之中,却欲图激流勇进,我们活跃在诸如知乎、分答、得到、云课堂等各种平台,
频繁地刷朋友圈和新闻,
因为我们唯恐错过一星半点的知识与资讯,
这就是知识焦虑症的临床表现!
当然,这是源于我们愿意上进,想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意愿,
我们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学习,
懂得很多似是而非的道理,
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都是因为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那么如何进行高效科学地学习?
在与别人同等的学习时间和机会下,
获得比别人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转化成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
一、构建信息的秩序,即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即指将一些独立的概念与知识通过某种逻辑结构加以整合,从而形成统一的知识系统。
历史课老师经常帮我们梳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框架,
就是为了帮我们构建统一的历史知识体系!
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以“整体观”和“普遍联系”的角度看待历史,
透视历史推进的本质和真相。
比如有的人看书会将观点进行联想生发,读一本书等于别人10本书的效果,而且对知识的反复提取使知识愈发牢固,知识体系也更为丰满宽广。
罗振宇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未来中国人必须适应“U盘化生存”,概括起来16个字:“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
自带信息讲的就是知识体系!
构建一个行业的知识体系,能掌握有效的方法论,增强对这个行业本质的认知!
举个例子:
不少传统做品牌文案的从业者大多是凭感觉,
后来李叫兽告诉我们写文案可以像做数学题一样套用公式就可以推导出来,于是传统广告人懵逼了。
李叫兽的方法之所以有效,
关键就在于他在学习中不断构建的营销知识体系,
并在实践中得到了持续的优化和完善。
二、构建逻辑思维,拥有识别的能力,思考的能力。
你现在还能分得清真假吗?
为什么朋友圈会出现各种伪科学、假消息?
为什么微信群充斥着那种的“不转发就一辈子倒霉”的傻逼威胁信息?
是因为我们缺乏独立的思考,不懂得辨别真伪对错!
什么是独立思考,不盲从不盲信是谓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又可以分为识别能力和思考能力,
而两者在我们学习的过程和方式中至关重要。
人是学习的主体,人类获取信息的过程是感知、注意、记忆、理解、问题解决的信息交换过程。
前三个阶段注重的是识别能力,
后两者强调的是思考能力。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知识学习带来了很多可能,这类平台也越来越多,
一方面可以通过阅读进行自学,
一方面可以听讲座看视频了解别人的观点,比如看罗辑思维或者听某一位名家对某一公众事件的分析点评。
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对别人观点的正确性判断是否接近真相——识别能力;
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深刻,直达本质——思考能力。
那么,如何构建逻辑思维,提高思考和识别的能力?
归纳法是从个别的现象/观点推导出到一般的现象/观点。
比如:
我家的猫喜欢吃鱼,
大豆的猫喜欢吃鱼,
李老师家的猫也喜欢吃鱼
......
猫喜欢吃鱼
演绎法是从一般到个别,即从普遍的现象/观点演绎出个别的现象/观点。
比如:
鹿晗喜欢女生,
我是女生,
鹿晗喜欢我。
将归纳和演绎的思维论证方式应用到学习中,查真辨伪,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知行合一,拥有信息转化的务实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
知:我们通过学习和经验获取的知识以编码的方式存储在大脑中——在理论层面。
行:从大脑中提取知识、应用知识——在实践层面。
学习要历经“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过程,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没有一个人光听,就能学好英语,
也没有人在网上看视频,就会游泳。
我们处于知识更新非常快的时代,
没有百分百的正确理论,
只有实践中的适用理论。
知识通过实践,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实践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善于活学活用,将知识作用于工作和生活,才能为我们带来更大的价值。
四、掌握方法论,结构化分析,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先要了解为什么而学?
比如:
为什么要买食谱?因为想烹饪美味又营养的食物!
为什么学习结构化思维?因为想让思维清晰、表达有力!
所以,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高效地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要提高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就必须掌握该领域的方法论,
构建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
用结构的视角发现根本问题,
然后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能让我们事半功倍,获得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