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近看了缝纫机乐队,突然又萌发了想要练琴的冲动,想想自己又有五六年没有碰吉他。最近又停下了健身和跑步,这些坚持了多年的习惯,说停也就停了,一定要找的原因也就是所谓的“忙”。自己心知肚明,那只是借口。可为什么要找借口,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2、说二十一天可以养成一个习惯,我试过,不行。
说习惯要从微习惯开始建立,比如,一天一个俯卧撑,坚持下去,就可以成长。我试了试,也不行。
说记录你的时间,你就可以更好的管理自己,我试了试,还是不行。
一切不行其实从源头就开始了,比如:我根本就坚持不了21天,比如我根本就无法设定微习惯,比如我根本就没时间记录我的时间。
3、要让一个人改变非常难。难在自己驱动自己根本做不到,因此,只有一个方法改变自己——被逼无奈。
进了军营,环境和命令让你一定会养成早起,锻炼,团结的习惯。不用在心里纠结了,因为没得选。
饭碗砸了,在没有接济的情况下,只有破釜沉舟,很多人下岗后创业成功。其实给任何人月薪5万,鬼才愿意去创业。
4、焦虑是源自于对时间的恐惧,是想要速成的贪心。就像我现在想做的几件事情,都想要立刻见到结果,见到成功。可自己也知道需要几年的沉淀,几年......想一想这几年不能随心所欲的生活,就有些不爽。
5、时空感的建立是极其有必要的,也可以理解成延迟性满足,以前自己的时空感非常差,后来发现很多人都非常差。活在当下的前提,一定是将过去、未来和当下融为一体。否则,只会让自己更加糊涂。
6、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要求是要多为他人着想,那么本心是希望别人过的更好吗?
如果是,那么除了自己,其他人都应该希望自己过的好,可是要自己过的好,就需要体察自己的感受,为自己着想,可为自己着想又不符合为他人着想的目标。
如果不是,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装作为他人着想呢?
再说,为自己着想有错吗?
我想,我还是没有表达清楚我想表达的意思。
7、理性和感性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至少,现在我觉得忽略感性,纯粹理性的生活,会让生活黯然无光。可是纯粹感性的生活也会给生活带来无穷的后患。两者之间究竟如何协作?
关于这个问题,《武志红专栏》有一句话是我目前看到最有感觉的答案,是有感觉,无关对错:
感性的体验世界才是存在的实体本身,理性只是对感性的观察,如果我们把理性这个镜像世界视为根本而排斥作为实体的感性世界,那就本末倒置了。
我们应该更重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而不是脑海中的道理。至少我应该这样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