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是一个关系较好的朋友,前段时间却对我说,她似乎得了抑郁症,我听到的那一刻没有太多的惊讶,似乎觉得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因为我对她的性格太了解了。
她外表温婉平静,内心脆弱,举止端庄却显得拘谨而压抑。这样的性格在爱情里,婚姻里都会处在被动的位置。她告诉我,抑郁是从办了离婚手续开始的,以前一直以为离了婚便可以脱离被束缚的灵魂,后来才发现,原来不是婚姻的束缚,而是自己强加于己的。以前那种小心翼翼的生活,一直都在,她活在老公一家的强势阴影下的状态一直都在,需要改变的其实是她的心态。
《七月与安生》上映后,我和她第一时间去看了,她泪点极低,不停的流泪,觉得自己的身体里同时住着俩个人,如同七月与安生不同的人生。从小到大,她如同七月一般生活,内心却时刻渴望着安生的自由无羁绊。可是,她挣不脱,也逃不了。
渴望一种生活与身处在一种生活是不同的,她没有办法在现有的生活状态中寻找一种让自己平衡且满足的状态,所以,她不快乐,长期抑郁,又因为老公一家都是相较她来说比较强势,她甚至觉得自己在家里毫无地位可言,更别提生活的乐趣。
离婚,只是早晚的事,可真正离了,她脆弱的发现那种近似自虐的生活状态已成为习惯令她无法适应自由的状态。于是,抑郁是想当然的。她丢失了自己太久太久。
谁没有在生活中感到孤独呢?即使你有再多的兴趣去充实日常,却还是会需要有人沟通,有人与你精神共鸣,那是一种被理解、被认同的渴望感。
我曾经与先生有过如下的对话:
我:“我感觉最近情绪低落,我需要沟通和安慰。”
而他却轻描淡写的说:“又怎么了,一天到晚想那么多干什么。”
我还未说出我情绪低落的原因,他就断定我是思考过剩,而没有想要认真倾听与安慰我的意思。我感觉自己很受伤,那种无助和不被人理解的感觉越发的明显。我开始哭泣,开始数落他不关心我。
于是,成功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开始哄我,说要带我出去散心。却仍旧没有认真的同我沟通。哪怕是散心回来后,我只是觉得情绪稍微好一点而已,真正的问题却没有解决。可是我却冷静下来认真的思考自己的状况。并试图寻找解决方法。
我意识到,在感情生活里精神需求的渴望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很多人的婚姻感情破裂,都是因为精神需求的沟通与认同感不一致,或者长期受到了漠然。又或者说是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太过于程式化。
人是群居动物,天生具有沟通与认同的需要,长期失去这种需求,会呈现病态的心理。尤其在现代这种高压的环境中,抑郁症非常普遍。
中国的夫妻关系是缺少亲密的,男人和女人相处久了要么会平淡如水,相敬如宾,要么是彼此喜欢说反话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而经常性的以欣赏鼓励的语言与对方交流的,恐怕太少。长此以往,谁都受不了,所以,我们经常看见感情很好的小两口,即使打情骂俏,也是带着点攻击性的语言,而不是发自内心的真实声音。
那么,如何在现有的生活状态中寻找一种平衡,就成为每个人值得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有些人选择了将就,有些人选择重新开始,甚至不久后又发现重新陷入上一个循环。苏轼有一首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觉得亦有异曲同工之妙,你身处的生活状态与你身在此山的感觉是相同的,你只看见别人的好,远处的山峰秀丽;假若登上另一座山就会发现不过如此,而原来的那个却变得美好起来。这和寻找平衡与善于发现问题所在是同理。
现实生活总会有一地鸡毛,拥有一个积极和善于解决问题的良好心态至于重要。
七月与安生不过展示了人生的某一个阶段而已。而你,有时候恰巧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