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女排姑娘们经过艰苦的拼搏最终战胜塞尔维亚队又一次站上世界女排的巅峰。国人沸腾,记者们纷纷去采访主教练郎平,想让她谈谈女排精神,郎平的回答:“不要以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什么女排精神......”
什么是女排精神?我理解为是由于国人们为女排姑娘们的好成绩感到骄傲就给起了个荣誉的名称,仅此而已。而所谓的女排精神的内涵真正指得是什么呢?我认为其实从根本上说就是8个字:顽强拼搏,永不言弃。
网络上一些键盘侠都特别热衷于造英雄,也特别爱看热闹,八卦明星偶像们的各种新闻。我觉得其实这都没必要,实事求是点,好的地方咱们继续发扬,不好的地方去改正,去学习,去练习。别天天动不动就喊这个主义,那个精神的到处宣扬。踏实做事,实事求是最重要。
还记得当年的刘翔,田径110米栏夺得冠军,冲出亚洲一举成名的时候,国人是一片赞誉,赞扬他的精神,几乎各大主流媒体的体育版上都是他的报道,各种记者挤破了头去采访他,他的比赛门票都是一票难求。而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由于他的伤病退赛,有些媒体们又反过来各种讽刺,甚至谩骂他。人还是同一个人,难道那个时候他的精神就不在了吗?难道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只有刘翔吗?同是和他一起奋战的史冬鹏就没有吗?那些没有拿冠军的运动员就不具有精神吗?
我们不能仅仅凭胜败就说这个人具有某种精神或者不具有某种精神。我看到很多普通人身上也有这所谓的“女排精神”。那些出身家境并不好的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打拼,最后改变了自己和家人的命运的例子数不胜数:王宝强,赵丽颖,郭德纲,岳云鹏等等。如果喜欢女排的人把女排的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叫做“女排精神”,那么喜欢郭德纲,赵丽颖,岳云鹏等人的岂不是都能叫“郭德纲精神”,“赵丽颖精神”,“岳云鹏精神”了。
其实,我认为人这一辈子,无论如何全力以赴地去做过一件事,这辈子就算是活过了。很多人终其一生可能都没有竭尽自己的全力去做哪怕一件事儿。大家都是知道很多道理,但是很少有人动手去做,去实践,有少部分去做去实践的,也因为各种理由做到一半没能坚持下来,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人已经超过80%的人,成为人群中那20%的人。
华为的任正非,很少接受采访,不过这次在面对各界的舆论下第一次站出来发言。大多数企业可能会趁此机会大打一把“情怀牌”侧重的说出那些面临的困难,以博得群众的同情与支持。然而,任正非却说出,我们其实没那么困难。始终以踏实做好本领域的事情为第一。从来不谈什么“华为精神”。只是秉承一个原则,我们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做过硬的,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产品。其它的什么都不说。有人说他这是不懂得营销,会营销的人一定会借此机会大大的拓展市场影响力。但这些在任正非看来都是“虚的”最重要的还是把产品做好。好产品本身就是最好的广告。
乔布斯也熟谙这一点,他全力打造苹果的产品,当iPhone出世的时候,惊艳全世界,人们从没想到手机能是这个样子。虽然诺基亚当时几乎占据手机市场份额的50%,广告营销投入巨大,可是仍然没有逃过被淘汰的命运。现在的诺基亚手机只能被当做“情怀”怀念一下了。
精神从来不是做事的人自己说的,甚至真正做事儿的人自己都没想过什么这个精神,那个精神。就像人家赞叹马云当年的战略决策多正确,多英明。在互联网泡沫来临之前就从孙正义那里融资得到了2000万美金。但是在马云看来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他说当时我什么都没想,就是一心想着要让阿里巴巴活下去。那个时候马云天天的去找人融资,找到联想老总柳传志的时候,柳传志告诉他互联网我还看不懂,我不投。又找37家投资机构,最终都是没有人愿意投资。最后,经过身边朋友的帮忙,找到了孙正义。孙正义见了马云也没有多余的话,就说了句:我给你6分钟。马云就开始讲他的生意模式,最终孙正义决定投资他。那个时候,哪有功夫想什么精神啊,就是活下去。精神都是事后别人给他总结出来的,你说马云的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是不是女排精神?那么女排的那种永不放弃,顽强拼搏的劲头能不能叫马云精神?要是可以的话还能叫做刘翔精神,华为精神等等一切具有永不放弃,顽强拼搏人的精神。
当我们脑子里老想着各种精神的时候,你就无法专注于所做的事情。还记得电影《叶问》里有一个名叫武痴林的小伙子,是个武痴。他对于叶问打出的每一个招式都能叫得出名字,而且还说得头头是道。有一次他和叶问切磋武功,叶问出拳打到他。然后他停下来问叶问,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日字冲拳”。叶问回答他说:"说那么多招式名字没用,打得到人,才是好拳。"
所以,我说别动不动就谈精神,踏踏实实做好事情才是根本。